开卷实验,悦读悦美——南京一中实验学校第二届读书节之楹联篇启动仪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开卷实验,悦读悦美——南京一中实验学校第二届读书节之楹联篇启动仪式

2022-11-29 10:53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445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2022年11月14日下午,我校举行了第二届“开卷实验,悦读悦美”读书节之楹联篇启动仪式。

执行校长黄侃为仪式致辞,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艳鸣作主题发言,初一语文备课组组长潘云老师作为教师代表讲话,高一(2)班游铭仪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感言,中学部六位语文备课组组长送上原创楹联,小学部书法教师曹志坚带领来自中学部六个年级组选派的学生现场创作楹联书法作品,小学部吴乐艺老师领衔表演歌曲《声律启蒙》。

初中部副校长张昕主持

黄校长在致辞中勉励广大同学:越是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当今社会,精神家园的安宁才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希望每位同学能以本次楹联活动为契机,给自己的心灵一些慰藉,最终每个人都能成为精神生活中的贵族。

执行校长黄侃致辞

著名的楹联诗人、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艳鸣女士,曾多次获得《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多次获得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金奖,多次参与“城门挂春联、江苏开门红”等活动的评审,多副联作被刻挂在全国风景名胜。

魏会长在启动仪式上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楹联的前世今生,她娓娓道来、细致如织地为在场的同学们描绘了一扇门,透过这扇门,同学们将要触碰到的,是流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其中奔腾澎湃、永不停歇的中国精神。最后,魏会长以一幅联作勉励实验学子:

联墨两行,燃烧梦想;

阳光一路,绽放青春。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艳鸣讲话

校园读书节活动分享交流

非常荣幸,今天来到咱们一中实验学校。现在桂花飘香、秋菊绽放,读书节又是关于楹联的篇章,真是醉了花香、醉了书香、醉了联墨香。不由想到自己写读书的一副对联:

如饮佳醪先自醉;

似逢故友最多情。

佳醪,美酒。故友,故人,老朋友。意思是读书感觉好,就好像喝美酒,遇到知心老朋友一样。

实际上,楹联主题容纳乾坤包罗万象。今天和大家分享三点内容:楹联是什么;楹联带给我们什么;我们怎么对待楹联。

第一点:楹联是什么?

楹联,楹,木字旁,顾名思义和木头有关。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木头楹柱上而得名。在古代,有建筑、有门的地方就有对联,对联是建筑园林的点睛之笔。《红楼梦》就有一个精彩的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重点描述众人为新建的大观园写对联。

实际上它还有“对联”和“对子”等很多称呼。“对”,成双成对,那就得两句,讲究对仗。所以,对联又叫“两行文学”。

按长短篇幅,有短联、中联、长联,云南昆明大观楼联180字,号称“海内外第一长联”。按内容或用途场合分,又有春联、寿联、喜联、行业联等好多种。同学们可能还看过一些趣巧联: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此木成柴,山山出”“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等等。

有人为对联写了一副对联,很形象,叫做:

撑天柱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

的确,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特别是与书法的美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曾多次在讲话中引用对联,今年六月四川视察,就在眉山三苏祠对联前,逐字诵读。楹联习俗也是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让我们无比自信和骄傲的是,无论是起源还是兴盛发展,对联都和咱们南京密不可分。

南朝时都城南京一位官员刘孝绰,曾在自家大门上写联: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这是关于对联起源的一种说法。明代开国皇帝“对联天子”朱元璋曾在南京大力推广对联,对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清代对联是个高峰,仅仅南京就有李渔、袁枚、秦大士、曹雪芹、吴敬梓、彭玉麟、谭嗣同、刘铭传、薛时雨、邓廷桢等一批出生南京或和南京有重要交集的著名对联家,灿若星辰,撑起清联的一方天。唐诗、宋词、元曲、清联,可以说,清代对联是一种可与唐诗宋词相并列、相媲美的文体。

第二点交流的是,楹联能带给我们什么?

首先,我们说楹联有文学艺术性,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生活的记录、情感的抒发,既可鼓舞奋发进取之志,还像一个知心朋友,成为心灵的陪伴。特别还能助力考试,目前中考、高考,都会有不同类型的和对联有关的题目。

往大处说、长远说,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它、宣传它,就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个人而言,对联是前进的助推器,帮助拓展生活的高度、广度、宽度和深度,最后收获的是满满的感悟和丰盛。

中华优秀经典魅力永恒,尽管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意味依然隽永,哲理依然鲜活,这,也就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它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的。

第三点要交流的是,我们怎么对待对联?

对联诗词,在古代,是很多读书人的必备课和基本功。

周恩来总理曾赠给同学一副对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何其志向!“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何其自勉!毛泽东主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何其哲理和励志!今年春节,神舟十三号飞行员,通过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展示春联,这是将对联挂上了太空,送来了“宇宙级”祝福。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多读多写呢?我觉得,你们现阶段对联,一是欣赏;二是创作。欣赏要讲六个美;创作要讲六要素。

“六个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个性美、意境美与立意美。

关于《联律通则》对联创作六要素,是目前写对联、评对联的主要标准。

六要素是:字句对等(字数相等)、结构对应(主谓词组、动宾词组)、节率对拍(节奏点、停顿处)、词性对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平仄相协(平声仄声要交替)、形对意联(意思相关联,服务一个主题),比如下面几副名对联,大家可以结合六要素来仔细体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特别须注意一点:对联分平声和仄声,第一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上联结尾必须用仄声,下联结尾用平声,这是最基本的,凭这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至于挂的位置,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这也是古人的阅读习惯。

南京楹联活动相当活跃和有影响。比如“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登上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今年已经第八季了,还首次为青少年增设了“新苗奖”,有兴趣的同学们,还要好好学和写,待合适机会大展身手。

我小时候也喜欢对联,但那时没有老师讲。你们现在何其幸运,学校重视,提供了很多学习实践机会,要讲对联课程,要创作班级、门楼联,要用书法写!大好时光当珍惜!

对联知识博大精深,今天只是小小开端,希望同学们能有所了解,以后上街、到风景点,也请注意看看,如果发现挂反了、或者不符合对联规律,可以通过老师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关注和爱护对联文化。

最后以一副对联送给大家共勉:

联墨两行,燃烧梦想;

阳光一路,绽放青春。

谢谢!

国民之魂,以文化之;国家之魂,以文铸之。

自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作文首次将楹联话题引入高考视野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届的广泛关注,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潘云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师生解读了背后的深刻含义,并对在场同学寄予期望:与传统为朋,与经典为友,与知识为伴,与博览同行,最终,铸就我们的民族之魂。

初一语文备课组组长潘云发言

时代风云变幻,时空更迭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对温暖的家的渴望。这正是家国情怀的起点,是全体国人的共鸣,更是楹联文化所承载的独特意义。高一(2)班的游铭仪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表达了她对楹联这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的理解和思考。

高一(2)班学生游铭仪发言

本次读书节的启动仪式,得到了初高中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的鼎力支持。六位备课组组长(初一年级潘云,初二年级张爱琴,初三年级李长健,高一年级宗海兵,高二年级梁修安,高三年级房小丽)携他们原创的楹联来到现场,为在场同学颂读、诠释。他们用高质量的作品,率先垂范,为同学们创作楹联做出绝佳表率。

第一排:潘   云、宗海兵、李长健(从左至右)

第二排:张爱琴、梁修安、房小丽(从左至右)

中学部六个年级分别选派了六位同学(初一14班仝雨泽、初二15班李嘉昊、初三12班谢青蓉、高一1班单婉琪、高二5班刘睿、高三1班陆泓圣),他们由小学部书法教师曹志坚领衔,现场为大家创作并颂读六幅具有各个年级风格的楹联作品,给启动仪式增辉助兴。







由小学部吴乐艺老师、王思隆小朋友,以及初一(12)班冷佳颖同学、初一(14)班李珂玥同学、初二(14)班许浩霆 、沈逸轩同学带来歌曲《声律启蒙》,美妙悠扬的旋律如同甘露,令在场师生如痴如醉。





活动结束,魏艳鸣会长在执行校长黄侃的陪同下参观小学部书法教室,曹志坚老师饶有兴致地向魏老师介绍我校小学部一直坚持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以此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希望每位实验学子能积极地参与到本次读书节活动中,用眼、用耳、用手、用心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摄人魅力,能用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逐步书山,泛舟学海。在这思想纷纭的时代,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复归于朴”,以中国传统习俗、经典文化——楹联为载体,唤醒广大师生文化基因,树立文化自信。祝愿本次读书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魏艳鸣(右一)会长与大家合影

魏艳鸣会长与中学部语文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长合影

读书节









 

 

撰稿:刘云静

初审:方    璐

终审:黄    侃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