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冬至主题活动
一、冬至介绍
冬至,标志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二、冬至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送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三、班级活动
为了让幼儿了解感受中华民族的节气文化,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中心幼儿园小班开展“秋韵正浓时 悄然迎立冬”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立冬的由来,感受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我们的宝贝也通过画一画、捏一捏,制作出了五颜六色的“饺子”。
通过“冬至”的主题教育活动,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祖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
四、绘本推荐
冬至节这天,爷爷拉着小晏阳去吃馄饨,都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一路上,爷爷给小晏阳讲冬至的小故事,原来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被冻掉的哦。到了馄饨铺,鲜美的大馄饨是爷爷记忆中的味道,爷孙俩吃了,浑身暖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