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序小语】青春无悔 润物无声——梁华老师的教育故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庠序小语】青春无悔 润物无声——梁华老师的教育故事

2022-12-02 17:21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461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她用关怀,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她用爱心,扬起学生勇往直前的风帆;她用坚守,诠释着教育的初心使命。她,就是沈阳市浑南区第四中学九年级班主任梁华老师。
“教育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梁华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者,她能理解、宽容和原谅学生们的缺点和错误,用真心演绎师爱。正如特级教师江生老师说:“一根筋到底,爱教育,爱自己教的学科,既然做了,不喜欢也要做到底。”她,就是这样做的。

矢志不移,培育英才
梁华,既是党员又是教师,这给她增添了无限的自豪和动力。作为一名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她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这是她崇高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是她神圣的职责。
16年班主任经历,她的领悟便是“三心”和“一意”,即责任心、爱心、细心和创意。
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真诚的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持久的细心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保障。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让孩子完成初中的学业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责任。为此,她想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当数与家长共同建立起保证孩子顺利完成初中学业的统一战线。
曾记得她带走读班的时候,大部分的家长要么对孩子漠不关心,要么任孩子随波逐流,要么想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她抓住了每一学期与他们见面的宝贵的机会——家长会。
每次开家长会,由于时间的关系,她不可能与每一位家长沟通,但还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配合,所以她在开会前一天熬夜给每一位家长写一封短信。信中写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把需要家长们表扬的地方写出来。开会时,每一位家长在了解本班整体情况后,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进步情况,回家都会给孩子多多少少一些表扬,改善亲子关系。这样一来,即使将来有一天,学生出现厌学和弃学的想法,家长们自然会成了她的同盟军。写信的方式不仅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从长远看,也为以后班级杜绝辍学现象提供了保障。
虽然她知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很累,可她觉得值得,因为控辍是班主任的重大责任,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在控辍方面成为一杆大旗鲜明的竖起来,所以纵有困难千万件,她依然信心百倍,只因这是一名党员教师的应该做的。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爱满天下,爱生如子”。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更是照亮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她第一届毕业班的一名男同学,英语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还不高,小动作特别多,是她班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典型代表。本来,对他没有抱太大希望。可是,该生的母亲让她看到了信心和光明。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他的妈妈来到学校,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的家长来见老师不是精心打扮,也是整洁一新,而他的妈妈相反穿了一件样式陈旧,色彩灰暗的衣服。一看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之感。她流着泪说:“梁老师,我和他爸没文化,没能耐,家还穷,我就想让我的儿子成才,为我俩争争脸,吃多少苦,我认,挨多少累,我干”。朴素的话语,虔诚的目光让她一生无法忘怀。正是这种母爱让她震撼和动容。
从此,学习上,她联合所有科任教师对该生会诊,把他的成绩利用坐标图体现出来,认真分析厌学原因,最后制定出培养理化优势,紧抓英语学科的学习战略。梁华老师天天督促该生到英语办公室问题,时时提醒他把理化的优势扩大,刻刻不忘与他家长沟通并互相配合。生活上,她对这名学生的爱并不是刻意露骨地表达,而是在他需要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安慰手势……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如既往,她用自己的爱心,一点点的改变着他,全身心的塑造着他。“育者,爱胜过一切”,天佑有德,该生在中考被五十一中学录取,“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身上见证了这句话。
虽然已时隔多年,每每忆起此事,仍充满幸福感,同时也庆幸对学生的不放弃。这一切让她坚信,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胜过一切”,这也是她以后的工作中一直坚守的。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只有工作深入到学生心里去,悉心观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才会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没有明察秋毫的细心怎能作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见全豹?怎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怎能让学生服从你,信任你呢?
在她的班里,有个传统:每到学生的生日,她们班都会用卖废纸的钱准备生日礼物,并集体给他唱生日歌。也许一支歌,一个小礼物不算什么,比不上他们父母的大蛋糕,名贵的洋娃娃,但是从日记中,她知道这是学生们认为的迄今为止过得最难忘的生日。
 另外,每次在学生父母亲过生日之前,她还会叮嘱孩子亲自写贺卡,表达内心的祝福和感激。每次收到信件的家长,都会给梁老师打电话,电话那边传达的骄傲和满足是任何事物无法取代的。
做班主任工作还需要有创意。写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管理班级更是一样,方法要变化多端,手法要多种多样,这样既缓解师生矛盾,又让学生因无法弄懂老师的目的而“怕”你三分。班主任是一个“严”“爱”相融的角色,不但让学生“怕”你,同时还得“敬”你,更要“爱”你。为此,她动了许多脑筋,想了很多的“花招”。
她班的黑板边上挂着很多的“愿望袋”,这又是她的“创意”。每个袋子里面装的都是学生小小的愿望。学生每一次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获得无比自豪的成就感,自然会再许下另一个,装袋子里。学生们的心愿都很有特色,有许愿学习进步的,有许愿让小对手帮忙值日的;有许愿让对手给自己唱歌的;还有的让家长打电话表扬自己的,并附上电话号码。就这样一个个天真的愿望,一张张自足的笑脸,一腔腔高涨的学习热情,一个个忙于问题的身影,使她看到了创意的魅力,一个小小的“花招”起到了绝佳的效果。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班级要想永保新鲜,让学生时时感到有兴趣,事事觉得有热情,必须得有一个有创意的“导演”,有了源头,这样他才有活水,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甘于平淡,敢于挑战
担任2021届走班毕业班班主任,是梁华老师从教20年来的一个新的挑战。由于换班换老师换同学,学生们难免会有心理上波动,梁老师以老朋友的姿态对待他们,理解他们。为了让他们尽快接受她,并适应现在学习环境,梁华老师首先从心理入手,教师节当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回原班看望老师,她要让学生懂得感恩,同时明白对于现在的分开是为了更好地报答。从此,学生们从心底更加佩服敬重她了。到了那年年末的最后一天,已经完全融入新班级的同学们换场地集体合影,一起抗疫,一起奋斗,为这一年画上圆满句号。
教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用生命、心灵和智慧来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
2021届毕业生赵亦翔同学,头脑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快,但比较粗心,同时信心不够,考试过度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梁华老师课上时常给予赞许的眼神,手势,课下聊聊状态,对他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帮他克服马虎不自信。梁老师与赵亦翔同学达成了互通的暗号,她的一个眼神就给予了学生无穷的力量,使其逾越重重障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沈阳二中。
 
青春无悔,润物无声
2022年,梁华老师继续肩负重任,初三恢复线下教学后,学生们已经进入中考冲刺阶段。为了尽快让学生调整,尽可能缩短适应期,从家庭环境回归到集体学习的氛围,梁华老师对学生逐一单独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不少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紧张气氛感到无所适从,静不下心来,当然学不进去。梁老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与科任老师交流,认真了解并及时反馈学生情况。为了扭转思想,稳定军心,她发动全体任课教师对学生分组包保,统筹安排,每名科任教师按照一模考试成绩分组包保5名学生,全方位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引导他们以极大的决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梁华老师还关注到学生的拔高训练和自学习惯的强化,牺牲午间的休息,对班上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难题特训。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诗人汪国真热爱生命,这正是对梁华老师做人和对待工作执着追求的最完美写照和最生动的诠释。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面对未来的教育征程,梁华老师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她将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逐光而行,因为她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真诚初心不改,矢志不移。                                       

浑南四中
梁华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