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2022年十大亮点工作精彩纷呈
在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区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服务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决策的主题主线,努力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中心,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力争将新会教育打造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的示范窗口”。
一、党建•红色阵线有指引
按照局机关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党建工作,夯实意识形态阵地,狠抓课堂教学、德育实践、文化引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新会区开展党建思政大课堂活动
开好三会一课,落实培训要求,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解、线上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集中学习20次,参加党风廉政培训2场,党建主题培训4场。
党组成员谈剑定同志、陈晓东同志和第四支部书记何勇涛等同志分别讲党课,锤炼党员的党性和人格。第四支部党建工作检查获得区委组织部领导好评。李发开、周广榕、李玉挽、刘华忠、黎友芬五人获评为“五星党员”。
支部22名党员积极参加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高速路口防疫值守、社区防疫工作调查志愿服务、社区创文工作蹲点志愿者服务、学校防疫安全工作蹲点服务、应急防控志愿者服务、节假日值班志愿者服务等工作485人次,充分展示了局机关党员先锋模范形象。
新会教师集体备课场景
二、教学•质量提升有成效
2022年高考,我区文理双双夺得全市总分第一,并有1人考上北大,全区上特控线927人,本科线以上3967人,本科以上人数比去年(3552人)增加415人,再创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新纪录。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和全区教师分享教科研工作经验
2022年中考750分以上的尖子生177人,715分以上特优生1008人, 681分以上优秀学生2004人,572分以上优良生3013人;崖门、会城、司前三镇以及崖门中学、独联学校、桥美学校、崖南初中、三江中学、陈瑞祺中学、司前侨中、大鳌中学等乡镇学校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教师发展中心获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教科研训特别贡献奖和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全程育人特别贡献奖。区教育局获江门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一等奖。
三、科研•课题立项有成果
近年来,新会区教研员立项的省级课题有10项、市级课题8项,获得省级科研专项经费支持300多万,既提升了科研能力,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良好发展。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在全区教研工作会上作“双减”工作的主题报告
全区获“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2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8项,资助经费共9.6万元;获江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项,获江门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支持经费12万元;新会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180项。
四、研究•探索实践有深度
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研基地建设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一核四柱八维”(质量核心,教科研训四大基柱,八个提质行动维度)理念初具模型和成效,新会教研基地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名师教师队伍建设均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来自全省的校长培训者分享教研工作经验
研究实践新课程理念下,新会教研基地建设的推进策略、实施方法、学习内容、培训模式、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更加突出服务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决策的主题主线,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努力实施头雁引领、五育并举、监测增效、固源提质、补薄强基、强师兴教、智慧课堂、特色办学等八大工程,强化提质冲顶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五、培训•队伍建设有方法
每年组织全区教师超过20000人次,如江门市新会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8900人次。开展如高校研修、异校跟岗、自我实践、提升素养的高端培训,根据教育发展热点问题而开展的主题培训,提炼科研成果定期考核的课题实验培训,根据高考、中考、课改提质要求的学科培训等等。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应邀在华南师范大学作校长培训主题报告
推行 “三研”“四学”“六课”“四训”活动促教师专业提升。“三研”(常规教研、主题教研、课题研究)是基础,“四学”(学课标、学教材、学理论、学网络技术)是根本,“六课”(练兵课、常态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同课异构)为要点,“四训”(走出去培训、请进来培训、校本培训、师徒结对的帮扶培训)则是重要突破口。
全区现有正高级教师8人,省特级教师12人,省级名教师和南粤优秀教师48人,市教育专家和市级名师52人,区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以及区级名师407人,区级骨干教师1283人。
六、专业•教研引领有示范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是经中共江门市新会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19年7月8日批复成立的区教育局直属教科研机构,是新会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46人,拥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省、市、区名师等中小学骨干教师一批。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指导教研工作开展
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师资队伍精良、品牌项目突出和信息化水平一流的“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中心,一批教研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何勇涛、李玉挽、刘民毅等人的名师风采分别在《江门日报》和《新会侨报》刊发。何勇涛、赵其庆、伍妙华分别获评为新会区“十大杰出教师”“优秀教师特等奖”和“新会区优秀教师”。
七、竞赛•教育赋能有亮点
2022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963人次,其中省级20人次、市级156人次、区级787人次;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奖6824人次,其中国家级20人次、省级558人次、市级4941人次、区级1305人次。新会一中张鸿彬在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中获金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新会区教师基本功竞赛场面
下表为获市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教师名单:
序号 姓名 学科 竞赛名称 获奖等次
1 林慧平 高中英语 市高中英语说播课比赛 一等奖第2名
2 王慧娇、肖宪伟 高中数学 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素养能力比赛 一等奖第1名和第4名
3 李子敏 高中数学 省精品课遴选江门市一等奖 一等奖
4 董有嘉 高中物理 市高中物理学科优质课比赛 一等奖第1名
5 孔福元 高中物理 市高中物理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第2名
6 李柏良、林妙娉 高中政治 市春季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 一等奖
7 林善桃 高中生物 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 省一等奖和市精品课
8 廖中富、吕翠香 高中生物 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教学课例遴选活动 市特等奖和市一等奖
9 易锡坤 高中地理 市中学地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10 王勇 高中美术 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第2名
11 李彦敏 初中语文 市秋季初中语文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 一等奖
12 周俊杰 初中物理 省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成果交流活动 一等奖
13 侯瑞敏 初中生物 省中小学实验精品课遴选活动 一等奖
14 戴佩芬 初中生物 市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决赛 一等奖
15 李海萍 初中化学 市中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 一等奖
16 赵洁怡 初中历史 市青年教师能力大赛和说播课比赛 一等奖
17 梁奇珮 初中地理 市秋季初中地理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 一等奖
18 何绮娜 初中信息 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19 杜乐遥 初中音乐 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20 赵琼花 初中美术 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半决赛) 第1名
21 林达、叶绮玲、冯倩霞、黄洁明 小学语文 市小学语文说播课和精品课 一等奖
22 周敬川、谭美婵、郑艳芬 小学数学 市小学数学说课比赛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23 关淑雯、何婉霞 小学信息技术 市小学信息技术说播课比赛 一等奖第一名和一等奖
24 黄毅辉 小学音乐 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25 关淑雯 小学信息技术 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大赛 特等奖参加省赛
26 刘荣彬、黎晓丽 小学科学 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说播课比赛 一等奖
27 温晓雪 小学科学 省中小学实验精品课 一等奖
八、格局•热点问题有担当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等一系列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磅文件和政策相继出台。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教学的必要形式。加强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仍是广大教育管理者热切关注的问题。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向省教研院专家汇报新会基础教育实验工作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展示了有力的担当,结合区域探索与实践,出台了《新会区教育系统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指导意见》《新会区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新会区“十四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双减”政策下教研实践成果材料汇编》《新会区中小学线上教学经验汇编》《新会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新会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发展评价方案》等与国家教育政策相呼应的管理新举措。
九、经验•聚焦职能有提炼
2022年5月24日,《广东教学报》发表《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中心》文章,分别从“教科研训”等方面介绍了新会教研成果和经验。
2022年5月26日,《广东教学报》发表《双减五提高促新会教育行稳致远》文章,介绍新会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有效实现了学校管理水平、作业设计水平、课堂教学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均衡发展水平的“五提高”。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勇涛在全市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现场点评课例
2022年12月25日,《江门日报》以“聚焦质量提升核心目标,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优质平台”为题报道新会教研经验:一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二是聚焦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进阶制”培训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三是聚焦教育科研提质 加强“三级管理”向“智慧教研”迈进。
十、影响•媒体平台有宣传
新会教研工作经验成果《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中心》《双减五提高促新会教育行稳致远》发表在《广东教学报》,《新会区教研基地“六维一体”促质量提升》《多措并举促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强化配套治理 促进双减提质》《“深度学习 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提炼与实践》《用学术专业引领在线教育开展》《破解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密码》《聚焦“质量提升”核心目标,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优质平台》分别发表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读写算·教学研究与管理》《基础教育研究》 和《江门日报》等报刊。
新会教师说课比赛现场
图文: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会教研基地成果
编辑: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