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学第一周,元气满满!
新学期,
新气象。
在2月6日上午
举办的开学典礼中,
朱焱校长以
《这就是一中: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
为主题,
给一中全体师生
带来“开学第一课”
朱校长与大家分享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天天坚持学习,则“平地滔滔,一日千里”。我们需要天天学习,持续、乃至终身学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能力、行为、态度多个方面去认知和修练。
第二句话是:好好坚定向上,则“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向上意味着立志、责任和磨砺,要与历史对话,要离世界更近,还要学会和自我相处。
第三句话是: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每一位一中学子都在用实际行动塑造一中、诠释一中,一中的气质、风尚就是一代代学子积累的。
同时,朱校长衷心祝愿:现在的一中校园,“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我们的一中学子,“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祝愿每位同学、每位老师在2023年收获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立春已至,在中国,“春”不仅是一个自然概念,还是一个文化表达,春天带来 “排比花枝满杏园”,让人“便觉眼前生意满”,更有“万物生光辉”的气派。
在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春”之气象中,我们应该珍惜时光,更要在春风春雨中拔节生长。此时此地,我想到,1951年国庆毛主席接见渡江小英雄的时候,题写了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此,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新学期,希望一中的全体师生不负春光,我们一起学习、向上。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是:天天坚持学习,则“平地滔滔,一日千里”
学习的益处多。荀子认为唯有学习能由愚而智,使路人皆可为圣人。好学深思者能纵观统筹、全局策划。黄庭坚更是把学习与气质关联起来,“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劝学》的开篇教导我们“学不可以已”。我们需要天天学习,持续、乃至终身学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能力、行为、态度多个方面去认知和修练。
关于能力。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练习和增进各种学习的能力:观察、阅读、推理等等,这些机会不仅在课堂上,更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学习能力就是这样叠加、综合建构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天天坚持学习要注重各方面的学习,关键在于“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关于行为。清代学者刘蓉年少时在一间屋子读书,地面有坑,每次走过都会被绊一下,久而久之习惯了,当地面被填平后,却感觉不适应。于是,他感慨:“习之中人,甚矣哉”,人处于习惯之中不得了。去年,杨永斌院士在“院士1课堂”讲座时,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人是重复行为的结果,卓越不是一个行为,是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天坚持学习的关键还不在于“主动学习”这个单一的行为,应该是“不由自主”地学习,就如一日三餐般融入日常,达到 “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曾子)。
关于态度。青胜于蓝、冰寒于水,都不是一日之功。想一想,为什么为毕业年级举行的不是“毕学”典礼,而只能是“毕业典礼”?我想,“毕业”是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不是学习的终止,获得的证明只能注解过去。所以,我们都应该更珍视“开学”,因为“开学”意味着大家又拥有了一次开始的机会,如果人生真有起跑线,其实,天天都是起跑线。就像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那样:做你必须做的事,抓住现在,未来只属于天意。“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学习无关乎早迟,更在乎“真积力久则入”的决心。
第二句话:好好坚定向上,则“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团结奋斗、昂扬向上是主题;高歌理想,礼赞青春,是对青年人寄予的厚望。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里的“大”,就是王勃笔下“青云之志”,就是宋濂描绘的坐守陋室而志意充然,更是毛主席诗词里的“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些笔触之下,有读书人的责任、青春的志向、个人的磨砺,也就是我今天要表达的“向上”。那么,对同学们来说,怎样去做呢 ?
要与历史对话。中华文明浩浩汤汤博大精深,世界文化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我们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走进文明的深处,触摸经典,感受历史。1874年,16岁的普朗克被告知:“物理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而也正是这个普朗克,在1900年宣告量子理论的诞生,撼动了经典物理学大厦,引发划时代的革命。科学不单是公式、结论,是先行者们艰难地重构新的世界观、宇宙观的道路。与历史对话,就是向光明和真理致敬。请记住,我们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这便是与历史对话的意义。
要离世界更近。这是我们一中杰出校友饶子和院士的一句话。他说:同学们立志成才,走出去才能离世界更近。“走出去”是每个高中生即将面临的人生选择,“离世界更近”则是这个时代给予每个青年人的机遇。当同学们能够主动走出去靠近世界,便可以展现开放的心灵、挑战未知的勇气、“沧海横流安足虑”的青春意气。未来,我们不仅仅是主动“离世界更近”,也许发现因为年少时这个选择,世界正在向我们靠近,到那个时候,我们便真正理解了院士校友赠予我们的金玉良言。
还要学会和自我相处。张贤亮在小说中写到:“‘我’啊,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和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认识你自己”异曲同工,都是对于自我的困惑和探求。所以,当我希望你们“学会和自我相处”时,已经在表达,自我与自我以外一样,都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好好款待的“对象”,我和“自我”不是天然的好朋友,需要用时间和精力完整地认识、悦纳“自我”。与自我相处好是我们“向上”的基石,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内心深处向外探求、向上努力。
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和你们交流了“学习”和“向上”,它们在文辞逻辑上是并列的、条件的,也是递进的,现实中,我希望它们分别是你们的手和脚: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的进取。这样,你们一定能在成长道路上有更多的收获,做更多的贡献。
李四光先生在1932年对北京大学的同学说:学校为每人准备了一副指南针、一把智慧剑,这是你们今后的护身符。细细品味,其实,“智慧剑”就来自“学习”,“指南针”就是为“向上”把准方向。所以,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南京一中走过了115年的办学征程,每一位一中学子都在用实际行动塑造一中、诠释一中,一中的气质、风尚就是一代代学子积累的。历史的一中有“学生十大信条”,有“要用功,进一中”的笃实学风,有“为祖国而学”的振臂一呼,新时代呼唤新学风,走上新征程的一中期待更新更实的学校风气,让我们一起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践行者。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的一中校园,“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我们的一中学子,“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祝愿每位同学、每位老师在2023年收获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开学第一周,大家元气满满!
开学第一周,
一中的师生们
都以饱满的热情
投入到教学中,
朝气蓬勃,
元气满满!
话不多说,
直接上图!
天天坚持学习
则“平地滔滔,一日千里”
好好坚定向上
则“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
同学们对自己有这些期待
新学期,
一中学子也纷纷给自己
定下个“小目标”
南校区高一(1)班 汪吴双喆:
朱校长在“开学第一课”中提到,要学会和自我相处,这样可以从内心深处向外探求、向上努力。我想在新的一学期,除了学好各学科知识,还要每个月读完一本书,在阅读中锻炼逻辑思维。此外,我还要做好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找到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和想考的大学,寻求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然后想着目标努力进发。
南校区高一(3)班 胡天蓓:
新的一学期,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天就要把错题和所学的知识点学深悟透,这样才能把基础打牢。我给自己还定了小目标,这学期的每次考试都要保持在年级前100名。另外我还想在今年参加一次生物竞赛,希望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北校区高二(10)班 张思晗:
朱校长发言中的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天天坚持学习,则“平地滔滔,一日千里”。我想,正如每天早上早读十分钟,一周就是一小时,日积月累,总会形成质变。在新的学期,我要定好每天的复习计划,按时完成,相信在一个学期后,能收获一个“质变”的自己。
北校区高二(8)班 薛延涛:
在新的学期中,我作为一中人,不仅要善于勤学好问,更要在学校中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与同学们一起进步。面对即将来临的高三,在这个学期内,我要打牢基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各方面的学习,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小目标”
在新学期到来前,
学校举行了多场研讨会,
明确2023年全校围绕
“教学研究年”开展一系列工作。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的老师们也有
新目标、新规划。
韦梦杰 生物教师
我认为教学研究是每个一线教师都需要坚持的事情,也应成为一种习惯。我所在的生物教研组,就有很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比如,每次观摩组内公开课,每位老师都会被分配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课堂,便于课后交流复盘。新学期,希望我能够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火花、新思路,为学生带来更开阔的视野。给自己定两个小小的目标吧:坚持在每节课后反思复盘,坚持每周阅读文献。
孔亚锋 数学教师
新的一年里,在学校“教学研究年”的总体规划下,我想,我应当进一步弄清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而进行有意义的教学研究,让我们的学生和自己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具体到我们的数学学科,我要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认真研究好每一堂课,每一道题,每一次作业,每一次交流辅导……立足核心素养,实现科学育人。
吴中英 化学教师
学习,是教育的姿势,是教学的常态。向上,是专业成长的势头,是美好生活的勇气。学习,向下扎根,沉潜课堂,绘就教学稳重的底色。向上,激扬生命,无限可能,舒展教育最美的姿态。
2023教学研究年,我要让研究回归教学的常态,注重“教中研,研中教”,实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后想说,2023,我要与学生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唐晓楠 语文教师
2023年是“教学研究年”,对执教高三的我来说,在新的学期更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立足课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应在前三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二是以研促教。坚持学习与阅读,在组内老师们的引领下,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督促自己向一个研究型教师发展。三是落实学科育人。加强审美教育,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课堂流淌人文的血脉,给学生以精神的滋养,成为人文家园的守护者,同时打破课堂的壁垒,引导学生撷取生活的活水,进一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023年愿我们一起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践行者!
愿全体一中人在新学期
起好头、迈好步,
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
继续过好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文字:办公室
摄影:郭思骏、张涛
编辑: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