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家校共育(184):懒一点、狠一点,养出坚毅自强的孩子
懒一点、狠一点,养出坚毅自强的孩子
文/甄方园
早在1996年,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的教育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种本领”的培养既为21世纪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于家长来说,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按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培养孩子“四种本领”。
要培养孩子的“四种本领”,家长不妨做到两个“一点”,养出坚毅自强的孩子。
“懒一点”
俗话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孩子的各种能力、本领都要在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没有实践、不给孩子做的机会,孩子就学不到这些能力、本领,所以家长要“懒一点”,把机会留一点给孩子。
1.家务活上“懒一点”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样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终身受益。第二,培养规划意识。家务活虽然简单,但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真的需要动一番脑筋。家务活做多了就有了规划意识,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做事,能让孩子聪明起来。第三,培养感恩之心。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孩子为什么要体谅你呢?孩子怎么知道你辛苦?他又没有做过家务!在孩子心里学习比做家务辛苦多了。要让孩子体谅家长,感恩家长,就要让孩子有体验,让孩子亲自去做一做。
2.辅导学习上“懒一点”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只有自己学习、自己领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懒一点”就是控制辅导的“度”,辅导的时间越少越好,辅导的内容越少越好,辅导所花的精力越少越好。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要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能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辅导孩子学习,提示思路比指导做题过程重要,教会方法比告诉结果重要,培养兴趣比死盯分数重要,提醒孩子看教科书比直奔作业题重要。
3.社会交往上“懒一点”
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社会交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甚至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孩子交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有心人,把与人打交道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提升交往能力。
同学间有了矛盾,可以指导孩子跟老师和同学沟通,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与孩子一起出行,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问路的事情;有些饭局也可以带孩子参加,让孩子懂得一些社交礼仪,回到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扬。
“狠一点”
成长的过程就是战胜惰性的过程。战胜惰性的能力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这些习惯不可能靠孩子自觉产生,需要“外力”推动,这个外力首先来自家长。如果父母信奉“树大自直”、不愿意让孩子“受委屈”,孩子的未来将会很糟糕。因此,父母对孩子还必须“狠一点”。
1.督促学习“狠一点”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要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读书学习。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在学习上总是迟到、偷懒、难以坚持的人,进入社会能够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勤奋、自律,有所成就的人。
要知道,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学习的苦都克服不了,只会养出懒散不上进的坏习惯,将来又能吃下什么苦呢?不能吃苦,又能有什么成就呢?因为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孩子的耐性、勤奋、意志力、专注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更能使孩子越来越相信努力和坚持的力量。
当然,父母的“狠”,不是不顾孩子情绪和感受,不是简单粗暴地去逼迫,而是要耐心引导。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的时候,陪伴、鼓励他坚持下去;在孩子学习倦怠的时候,要思考用更好的办法让他调整一下状态,再重新开始。
2.锻炼孩子“狠一点”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在有些事情上,需要“狠”一下心,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生活、磨炼他的心性。
李嘉诚是香港大富豪,特别有钱,可是,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他不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还要求孩子勤工俭学,让孩子从小融入社会,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体验生活的不易。从小没有得到锻炼,没有品尝过酸甜苦辣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非常脆弱,长大了遇到一点风吹草动都难以承受。
3.原则性问题要“狠一点”。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沉迷在游戏或者电视节目中,不做作业,家长一遍遍催促,孩子就是不听,家长会说:“再不做作业就不给你饭吃!”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还会一遍遍催促孩子吃饭。极少有家长真的不给孩子饭吃。
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原则性问题,家长是不能让步的,说不给饭吃,就要坚决不给饭吃。试想,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一顿饭不吃实在算不得什么,可是,你的让步,会让孩子得寸进尺,你的“心软”会让你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你的不讲原则,会助长孩子的恶习。
当然,家长在原则问题上“狠心”,要讲究时机和方法。
时机就是要抓住第一次。一定要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原则问题时就付出代价。方法就是要先讲清道理和孩子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做到“当机立断”,不能“只打雷不下雨”,给孩子留下继续“违反原则”的借口。家长还要有持之以恒,在孩子成长历程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