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家校共育(185):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
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
王慧慧
一个老师如果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他的教育一定会成功。
——于永正
带着略显紧张焦灼的心境踏入教室,这是九月份初入校园的记忆。那时有着无知无畏初入职的勇气,在跨越了离家一千公里的乡镇小学开始新的生活,其实内心却很胆怯很迷茫。并不知道接下来的教学生活如何安排才能在这陌生的城市站住脚,令自己满意,渐渐地一切都有序铺陈开来。
教育生活往往时有阴晴,我结识了一些性格迥异的孩子,留心发现,越是觉得问题颇多的同学,其实他们身上都会有故事,也会有改变。作为老师不管为他是喜是忧,曾做过怎样的尝试和努力,这些经历与体验对老师来说都弥足珍贵,值得被记录。
初见时胖乎乎的小周很热情,很快乐,上课前总是喜迎老师和同学,老师安排的班级工作他总是举手想要第一个去做。可是一两天之后,我发现这孩子对待学习太懒了,太散漫了,太拖延了,卫生太乱了,书写太潦草了…这一总结,我觉得他热烈的性格和他身上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好像在打架,两者都在相互争夺小周的表现权,我很担心坏习惯会经常赢得胜利,被培养放大;而优点却被动退缩在角落里,越来越小。
小周很爱和同学们聊天,个子又比较高,所以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人拥有一张桌子的使用权。但一天下来那里几乎就变成了教室最脏的一角,桌洞里全都塞满东西,地上碎纸片不断,各科老师见状特意强调之后并对他提出卫生要求,他会坐在地上收拾很久,却依旧没有章法,他的整理能力让我很费解,也很费心。不过那时才刚接触小周不到一个礼拜,我对他的性格形成和行为表现并没有完全了解的把握,还需要观察和进一步了解。
很快我又发现不管老师对他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提出严格的要求,都不是很有约束力,他依旧不是很能管住自己。在一次习作课上,小周的作文草稿在老师修改之后准备誊抄到作文本上,整整一节自习课过去了,他只抄了八个字,其余时间可能在自娱自乐,在发呆,在聊天?然而这样拖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开学几天的时间里却已经时有发生。当时的情形之下我怒气冲冲,决定放学时留他晚上一起等家长来问问情况。小周妈妈听到电话之后急切地赶来了,向我说出了这段时间家庭生活的重大变故。小周的父母感情出现了裂痕,孩子的父亲也突然患病,自己出于生计一直在外奔忙,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常常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监督自己,久而久之家长疏于监督,孩子初期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行为被轻松的玩乐所取代。以前积极自觉的小周,现在却变了一副模样。听完家长怀有歉意的倾吐,目睹着小周逐渐有些失落的神情,我对孩子的表现似乎有了一些宽容,这样的宽容或许是出于理解,让我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受家庭生活影响深远的学生,也曾多么在意老师真诚的善意的期待和陪伴。
我试着带领小周一起树立信心,尝试做出积极的改变。开始是制定班级里只属于他的制度约定,比如:教他如何做好个人物品的摆放,书包和桌洞的整理遵循大书在下,小书在上的顺序,每天放学前老师和个别同学参观,点评,做得好在集体中鼓励表扬。我发现在同学们的监督下,他地上的垃圾变少了,桌子干净一点了。我一直相信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当老师帮助他唤醒自己爱整洁,爱表扬的自我时,他的良好习惯也可能正在养成中。小周同学卫生有进步了,可是作业完成和学习态度却依旧在原地踏步,拖拖拉拉,直到最后一刻也是我行我素,连老师看了都替他心急,却无可奈何。
在我无意中发现孩子潜意识里的自我时,我也很幸运的读到了魏书生先生的一篇文章。原来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两个自我,常常会有勤我和懒我交替,善我和恶我自我斗争的现象,而这些自我的外在表征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方面。文中提到作为教育者的智慧就在于适时适法地去引导学生,用勤我战胜懒我,用善我战胜恶我,唤醒他们内心的能源。对我来说,读到这些精彩的分享,犹如醍醐灌顶,提醒我小周不就是这样的孩子吗,班里很多争执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怎么解决;理论结合实际,需要去实践。
因此在小周的作业完成拖拉方面,我不能只看到他不写作业的借口或者是偷懒拖延的行为。他脑海里应该还潜藏着一个勤奋的自我,只是勤奋暂时被偷懒打败了,此时就需要我去帮助小周打败懒我,从而激发勤我。意识到这些,于是我就把小周叫到办公室,问他“老师留了作业,你当时很想立即完成,是吗?”他直点头。继续问“可是当你打算动笔写的时候,脑子里就蹦出一个声音说:在学校先玩一会,回家再写。到了家又想写作业,又有声音说:吃完饭写吧。当吃完饭拿出书本正要写时,好玩的游戏和电视节目又吸引了你过去。这时那个声音又说:玩一会儿再写吧,就一会儿。终于等到你觉得想写时又太困了。又想还是先睡觉吧,明天早晨再说。然而第二天起来已经来不及了……”小周很惊讶,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作业迟迟完不成,越来越不想完成。
原来拖拉的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拖拉心理,在主人的放纵下越长越大,最后只给勤奋留下了小小的生存空间。发现了小周同学拖延背后的原因了,该怎么办呢?首先引导他拓展自己心中勤奋的地盘,坚决不给拖拉长大的机会。怎么助长勤奋—时间。“当拖延的念头刚刚闪现时,小周同学你要及时对它说:你先休息一会儿,让我先写点作业。如果心不能静下来就先挑你喜欢的简单的内容来写,比如数学习题。写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拖拉思想这时候又想趁虚而入,你还是不给它时间,想我先写一点儿英语单词和语文词语。”为了助长小周的信心,我和其他科任老师商量,布置适合小周同学完成的作业,而不要求他和大家做相同的作业。虽然他的作业可能还是不能全部完成,但我看到了一个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正在慢慢进步。对于一个作业困难的学生来说,完成一点比不写要强。完成简单的作业,做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是我作为老师最想看到的改变和提高。我也常常在班级里赞赏鼓励他是一个努力尝试战胜懒我的好孩子。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拖拉越来越小,甚至枯萎。而勤劳却因为小周同学一点一滴地做实事,逐渐占领了阵地。
关注孩子成长的节点,助长他们心中积极的自我,或许会意外收获孩子从自醒到自省的成长。到那时不管曾与学生交流有过怎样的焦急,愤怒,窃喜,满足,感动……都会在重复的日子里找到坚持的意义,让成长有迹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