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芬:阅读如灵魂之水,滋养丰润生命
文|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泰安小学 赵明芬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这些年的读书体会。作为一个深爱阅读的人,我的日常可以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我的成长轨迹,是由一本本的书籍所堆砌而成的。读历史让我明白自己的根基所在,我们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地成长,通过明白历史从而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未来;读诗文让我丰润自己的艺术素养,遇见美好的景色时,可以回忆那优美的文字中,与诗人跨时空进行共鸣;读传记让我走进各位人物的一生,在数百页的文字中与他们成为心灵的伙伴,让他们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朋友、导师;读科幻,可以让我在脑海中架构起未来的蓝图,探索未知的可能,将我的视野从眼前的日常延伸到无限遥远将来与神秘的星空。
同学们,阅读是那么的有趣,与书籍共舞,就是让自己见识到不同的可能性,将心中的火炬点亮,让自己的思想成为一颗星星,奔向无限的未来。我还想告诉你们一个十分有趣的知识,当你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你的感觉很有可能变得很不同,仿佛自己在看不同的书籍一样,我小学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更吸引我的是保尔.柯察金经历的各项事迹,因为他的经历很传奇。当我初高中时再看,我探究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保尔做出的种种选择的原因。到了如今,我又翻开这本书,我深切地为保尔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感动。同学们,珍惜你的每一个阅读的时间,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变化,每一本书给你带来的思考方式,都会不同。
这段时间,我翻开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进行阅读,曾经我不爱他的书籍,因为年少时在阅读他书写的《文化苦旅》中,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实在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字字句句都仿佛能引动人落下泪来。出于少年人对快乐的向往,总是不大愿意阅读太苦的文字,认为人生欢乐苦短几春宵,何不及时行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添,我渐渐意识到,人生需要品尝苦,才能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甜,于是又渐渐拾起他的文章来阅读。
不过这又是一本不一样风味的书,好像一杯醇厚的红茶,让人回味悠长。《中国文化课》这本书不愧“课”之一字,我也仿佛回到大学课堂,教授在授课时,通过穿插着不同有趣的小故事,为我们理清中华文脉。而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讲老子这一篇,实在深得我心,其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一言,这也是老子对“道”一字最平易近人的解释。更是我最想要达到却又最难以企及的状态。
水这一物,贯穿人类始终,物质的水创造了人类乃至地球的生命,而无形的水塑造的是人类的灵魂。滋养灵魂的水是什么呢,就是文化本身。
教化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存在很重要的意义,人如果不经过教化,那么与兽类无疑。教化的方法,用呵斥、用棍棒是否有用呢?不能说没用,但是绝不如言传身教有用。现代教育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和水一样,努力地滋养着学生,让学生在温润如水的良好环境中浸养着,成长着,让他们的性格、习惯慢慢成形。让他们的心灵拥有一股活水,从而滋润自己一生。
我们的中国文化为何能做到五千年而不断绝呢,我认为是因为中华文化拥有着上善若水的优秀品质,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将不同的文化同化成合适自己的模样,又如水般不停息地流淌,在温和地发展过程中而获得比争更多的有形无形之物。最终让中华民族无拘无束地一直走进星海的世界。
同学们,请和我一起继续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让阅读为我们的生命增加厚度,让阅读成为架构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吧。
编辑: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