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弯弯向南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小河弯弯向南流

2023-03-22 09:3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863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弯弯的小泊莲河,是故乡的母亲河。她由北向南,蜿蜒曲折,缓缓的流淌,汇入古泊莲河,经善后河,奔向大海。多少年来,她依偎在故乡的大地上,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那片深情的土地。
小泊莲河是苍茫大地上一条很不起眼的河流,故乡人傍河而居,隔岸相守。吃着小泊莲的河水长大,许多年以后,又在那儿老去。祖祖辈辈在那儿生活,是幸福的,又是忧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学校就在河边,我常到河堤上散步,时而抬头看看树,时而默默背背书。我最喜欢看着河面上一圈一圈荡开的涟漪,想着简单的心思,那小小的心思随着涟漪扩散开来,慢慢的就变成了少儿的梦。
 春天的小泊莲河是羞涩的。小河里结的冰慢慢的融化了,鱼儿的身影在水里时隐时现,岸上也悄悄铺上了远古的绿色。小河的水位明显下降,那儿便成了我们捞鱼摸虾的好地方。捞鱼摸虾要数摸岘子最实惠。岘子是一种软体动物,壳呈心脏状,比河蚌小,有大拇指的指甲大,常生长在河流的入海口。小泊莲河浅滩的蚬子特别多,我们经常摸一些带回家。母亲把蚬子洗净,放锅里直接煮沸,蚬肉会自然脱落,捞起蚬肉加入辣椒和韭菜一起爆炒,鲜嫩肥美的蚬肉伴着浓郁的韭菜香味,再加点辣,鲜香可口。即使是现在,每每想起,我都禁不住口舌生津。
夏季的小泊莲河有些玩皮。在河滩上玩耍的一帮孩子,猴子一样,光着被太阳晒得黢黑的身子,在河里游来游去,还不时激起腾空的水花;打水仗、玩水下捉迷藏,水花中的欢笑声,随风传送。原本疲惫的村庄,顿时充满了少年的元气。秋收时节,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自然也跟着忙,无意间冷落了小泊莲河,没人陪伴的小泊莲河,变得忧伤起来。
直到冬天,恬静的小泊莲河,才被喧闹的尖叫声打破。那时候的冬天显得特别的冷,河面上的冰也结的特别厚,我们上学、放学都喜欢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那时候上学都是自带板凳,于是板凳便成为我们在冰面上玩耍的最好工具。那种玩法挺简单的,把板凳翻过身,在板凳腿上系根绳子,人骑在凳子上,一人或几个人拽着板凳跑,穿行在白茫茫的冰面上,任意迟骋,惬意无限。玩的兴起,我们常常把上学的事情忘在脑后,少不了受到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训斥。至于摔的鼻青脸肿,那是家常便饭的事。
 
记忆中的小泊莲河上有座简易的石板桥,连接葛庄、张桥两个村庄。桥板之间的缝隙很大,透过缝隙,可以看到桥下不疾不徐的潺潺流水。每到夏天涨水季节,水漫过桥面,大人、孩子们在桥上行走,都是互相搀扶着、照应着。那感人的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时光将我们儿时的身影留在那里,岁月又将我们童年的身影拉长。长大后,我离开了故乡,到过黄河,领略过长江,但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泊莲河。
走近故乡那弯弯的小泊莲河,我常静静的想:河流,即便是再名不经传,也有自己的来路和远方,也有自己欢歌与哀愁;人,即便是名满天下,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终究抵不过回家的路。特别是当我们漂泊半生,饱尝人间的甘苦与冷暖,拖着难言的伤痛与疲惫,去寻觅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都会情不自禁想起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年少岁月,思念滋养我们成长的故乡。
这个春天不能错过,小泊莲河畔到处都是蓬勃生长的气息。此时,我轻轻的走进河边,轻拂那柔柔的河水,河水漫过手背,清凉的快意从掌心直抵心底,将往事钩沉。远离尘嚣的故乡,历来与世无争,乡亲们勤劳朴实,过着晨起闻鸡叫、夜晚盼牛归的田园生活,简单而又和谐。可近几年,我时常听到祖辈中老人仙逝的消息,不免有些伤感,如今健在的耄耋老人已屈指可数了。我们这代人虽说是喝一条河水长大,但求学、工作以后各奔东西,联系渐渐少了,感情也慢慢淡了,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相见也未必相识了。或许,这就是人生,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一条河流经过一个村庄,常常会带着上游的气息和影子,甚至是日月星辰的故事。沉淀、过滤后,又将这个村庄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梦想,一起流到下一个地方,与广阔大地上的万事万物便有了联系。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河水,流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水源,还有先人众多的智慧和印痕,人类的生命和与河流相比,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似水流年韶华不再,开到荼蘼芳华都歇”。故乡的小河里,有我们的苦乐年华;故乡的热土上,有我们情感的依托。
著名作家安·兹温格在《奔腾的河流》一书中写道:当一条河伴随着你成长时,或许它的水声会陪伴你一生。回望故乡,总有一种“哗啦,哗啦”的水声在我耳畔回响。我渴望用饱蘸河水的笔触去释放情怀,更愿化作小泊莲河的一滴水珠,向着生生不息的大海奔流。小泊莲的河水,多少回,从我梦中流过,流向远方,飘过天际……(作者:王兴亚 警界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