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

2023-03-23 01:2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864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壬寅年,戊寅日,除夕将至,不能设三牲礼致祭,只能撰文追思对三叔、三婶的感恩之情。
 初中毕业那一年,有师者劝学,“后生当以读书改变命运,走出乡村,谋职公府,博个出息。锦衣还,则为乡亲楷模;省亲归,也值得子侄期待。”对号入座,我家非三叔莫能为也。
 那年代,物质匮乏,经济困窘,村民自嘲,“年年难过年年过”。过年,亲戚往来,餐桌总得有物件;子女身长,迎春该换新衣裳。父亲一年愁苦百日,唯过年不愁,因为总能得到三叔接济,一张汇款抵得他半年的工分收入。
 三叔回过村里,记忆中却没有在我家吃饭。他在村里的同学、战友,甚至韶关马坝的子弟兵亲属,“各复延至其家,设酒杀鸡作食”。人缘之好,也许就是老师说的那种同辈楷模的标准。
 我得三叔家帮助读完高中,1981年考上大学,去韶关报喜。三婶下班回来,满脸欣喜,继而盯着我那双脚,审视我走路的姿势,再端详我的气色,好像在寻找她旧时的印象。好一阵子后,她对三叔说:“好了,全好了,全没了小时候的毛病了。”
 那时我才知道,由于遗传的原因,我们全家都有哮喘病,天稍寒,家人呼吸粗重,像拉风箱一样“呼——呼”的。又由于总是捡亲戚家大男孩的旧鞋穿,走路呈“外八字”,常惹邻人哄笑。

那一年,堂兄少军已经在厂里做临时工,开始挣钱了。他骑单车带我去南华寺,第一次记住了慧能的佛门故事,顿悟“人间菩萨”的法门,算得上是文化旅游。后来又去了芙蓉乐园坐摩天轮,在城市的最高点,看公园里的湖占地虽然小,但湖水碧绿一片,湖面错落的点缀荷箭、荷叶,给五彩天空的倒影,打下恰如其分的标点,发出或啧啧称赏,或余味无穷的惊叹。第一次坐过山车,翻天覆地,瞬间轮回,一辈子都难忘记。
 到韶关过年是1983年寒假,三叔正儿八经的给我讲“家史”。大跃进时,父亲第一次挨整,他插秧按常理合理密植,但因为不能合“放卫星”的时宜,被拉到田埂上受批斗,从那一时起,父亲后半辈子都不敢有主见。“四清”运动时,生产队的账簿有问题,工作组的人把家里的一坛红薯丝、一双旧雨鞋都搜走,说是赔偿,从那一次后,父亲再也不敢当干部,余生只做守本分的农民。
 三叔也讲他自己的奋斗史。他读书不多,除了写家信,没有什么著述;但对“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的传统价值理念及其精义,能领悟之并笃行之。刚刚成年,就报名参军,去了朝鲜,可惜没能赶上“第五次战役”,不能立功。复员后,受时代影响,执着于“阳春布德泽”,毅然离开跟不上潮流的乡下,终于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也好在当了工人,避免了走父亲的老路;也好在当地工人,有能力支援,像父亲一样穷的兄弟,立身总要站在立德的一米前方。
 可惜的是,我没弄懂三叔讲家史的初衷:父母弱,你就做生意,挣钱改变命运;父母强,你就背靠大树入仕做官。宗族强盛,你就在本地发展;家境贫寒,唯一的出路就是远走他乡。
 1985年大学毕业回到老家教书,职业毫无起色。1992年三叔退休到永州一次,当时我在永州市第五中学工作,住在学校的瓦屋陋室,应该是有些令人失望的。我领三叔三婶去景区游览,到过柳子庙,到过朝阳岩,到过愚溪桥,由于当时阅历尚浅,感悟不深,讲不出潇湘的文化意象,更遑论曲文深致、人生哲理了。他们也没有看景物的兴致,一两天就离开了。
 1997年7月,三叔病危。小叔、四叔,我和少辉赶到粤北医院,从三叔的去世前的眼神,我读懂了他老人家对我的期待。8月底,我到深圳上班了,家境渐渐好转,可惜的是三叔无福享受我的孝敬。

 有一次,三婶说想随厂里的老人团去北京旅游,我当然支持,但因为不是寒暑假,我只能出资费,不能伺候行走。她终觉得腿脚不便,会拖累团友,最后没有成行,让我心里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2021年暑假,少忠电话提醒三婶78岁生辰到了,我和少辉、少忠,到韶关祝寿,从兄从弟有以相聚,其乐融融。大家轮序敬酒,餐后集体合影,三婶说那是她最快乐的一个生日。
 今年12月,疫情政策放开,“阳”风甚于烈焰过林,元旦当日,我致电少成,少成说三婶有些症状,呼吸急促,已送康复医院留医观察。元月11日,我再致电慰问,三婶的魂灵,已于元月10日上午9点,被时疫的飓风挟裹走了。再好的手机,呼叫的信号可以传向天空,却永远到达不了天堂,我再也听不到三婶的慈祥的声音了。
 三叔生于1936年9月23日,殁于1997年7月14日,享年61岁;父亲生于1925年4月23日,殁于1978年10月,终年53岁;祖父在我出生前五年即已辞世,祖孙关系情牵一生,缘悭一面。胡氏男子不长寿,一时几成谶言。我,如今五十有九,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想起三年疫情,殁者存者,毫无缘由,三叔有盛德不能有长寿,三婶有懿范不能胜时疫,吾又有何指望乎?
三叔成年,即拼搏在外,家人受其恩,邻里得其助,生前有嘉誉,殁后岂能不配享后山?清明将至,子侄当归返乡里,整理坟茔,高其土封,立其墓碑,刊其轶事,旌其美行。
日月从广子岭升起,光辉普照岭下的人间,或为白日,或为月夜。大家都记住了“懿德永在”,后人便能得其嘉佑。

2022年腊月29日于深圳

作者胡少明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广东省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胡少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