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田间每一滴水?光明小记者走进重庆农科院寻找答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如何用好田间每一滴水?光明小记者走进重庆农科院寻找答案

2023-03-28 18:28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908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排排小菜苗底下为什么布满了一根根黑色的带阀门的水管?”“没有外来水源园区里怎么实现水的循环使用?”“鱼菜共生AI工厂怎么实现水循环?”……近日,正值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光明小记者来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称“重庆农科院”),他们走进农田区、植物滴灌区、无人果林区、鱼菜共生AI工厂,探秘农业科学家如何用好田间每一滴水。

打开采访手册,小记者发现园区地图上显示有几处“水资源”。“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除了蓄水可以互相循环吗?”带着疑问,大家来到水田旁边,重庆农科院高级工程师、科普专家王老师带着大家探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详细介绍了园区水循环系统。

园区植物种植污水如何解决?王老师带着大家来到一池塘旁边,小记者们认真观察池塘里的各种生物。经王老师的科普讲解后方知,这就是园区的一个“净水器”,为全市乃至全国库湖污染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在池塘外面,小记者们注意到了一条长长的水渠,里面长满了美人蕉、狐尾藻、伞草、水芹菜等水生、湿生植物。“水渠里的藻类怎么颜色不一样呢?”小记者好奇地问。原来,这条水渠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沟渠消纳技术,降低污染物负荷,预防水体污染。


喷灌、滴灌、水平、涌流……哪种农业灌溉方式达到节水灌溉的最佳效果?来到无人果林区,只见王老师打开手机APP,柑橘树下的红色小喷头就开始自动喷水,水雾落在了树下的土壤上。与旁边茄子种植区的滴灌相比,哪种更节约水资源呢?小记者们展开热烈讨论。


“未来农业”如何通过技术变革来应对水资源危机?带着这一问题,小记者们来到了鱼菜共生AI工厂。小记者们发现,这里的蔬菜住进了“楼房”,立体栽培高达15层。鱼池上方的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水质、水温等数据。王老师告诉小记者们,养鱼池和“蔬菜大厦”之间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鱼池下方收集到的水,经过滤系统、消毒系统粪便处理后,直接输送至蔬菜区作为肥水进行灌溉;蔬菜区的水经过生化降解系统处理,最终流回鱼池。


参观了解鱼菜共生AI工厂工作原理后,小记者们开始团队合作搭建“微型鱼菜共生系统”,共同探究微型水循环原理,在合作与实践中了解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价值。最后,光明小记者李涵墨、杨雨菲代表团队做项目展示和陈述。她们纷纷表示,“未来农业中,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是趋势。”王老师对小记者们的动手能力、主动探究意识、团队合作频频点赞。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此次重庆农科院之行,让小记者们了解到农业种植中的节水技术,树立节水观念,文明用水,保护水资源。”光明小记者重庆工作站负责人表示。

文字:张天杰
图片:张宇
审核:曾秋云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