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记 | 高宏钰:幼儿行为观察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专家笔记 | 高宏钰:幼儿行为观察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2023-03-28 16:53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908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本期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下,老师们赶紧拿出小本本记笔记啦~

1问:什么是观察?
答: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观察”有不同的定义。如,观察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或者当儿童展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对概念的理解时,通过看、倾听和互动等方式理解儿童的学习。

2问:幼儿行为观察三大要素有哪些?
答:幼儿行为观察三要素包括观察记录、分析评价、行动计划。具体来看,教师应观察记录儿童发生了什么,即客观描述在真实情景中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分析评价儿童学习了什么,即解读、评价幼儿的行为;教师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即教师对幼儿下一步的指导计划。

3问:幼儿行为观察的十项原则有哪些?
答:观察记录要遵循目的性、客观性、完整性、细致性;分析评价要遵循依据性、多元性、深入性、发展性;行动计划要遵循具体性、关联性。具体来看,
“目的性”——观察目的指的是观察的意图,即要观察什么,观察目的经常与观察内容紧密联系,教师越是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发展指标”,越能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在指标上的典型行为表现;
“客观性”——指记录的是事实,而不是观点,不能加入教师过多的主观性,避免先入为主,带入偏见。若给幼儿贴“标签”,如“某某是个内向的孩子”,那这种记录就是不客观的;
“完整性”——指完整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前因、过程和后果。可遵循“ABC”原则,即“前因”、“行为”和“结果”。
“细致性”——指对观察重点作细致、生动的描写,非重点的内容简略描写。
“依据性”——指幼儿行为的分析评价都是依据于本次的观察记录,不会脱离观察记录本身“未记先评”、“先入为主”、“无中生有”。
“多元性”——指对分析评价会关注幼儿发展的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全面地、多元地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幼儿的学习发展具有整体性,同一观察记录往往反映了幼儿在多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深入性”——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不停留在泛泛的“领域”,会努力往下走几步,深入到具体的领域发展目标、典型行为表现上。
“发展性”——指能够比较准确地描绘出幼儿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具体性”——指后续教育策略都是围绕此次观察活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建议,避免宽泛的、笼统的教育策略。
“关联性”——指观察记录中对幼儿行为的描述可以很好地对应幼儿行为的分析,对幼儿行为的分析也可以很好地对应行动计划。

课程最后,高老师指出,观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并非易事,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敏于观察、勤于记录、善于反思,相信功夫一定属于有心之人!期待老师们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科学观察评价中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