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不完美小孩》:让生命在绽放中找到自己的路
光明阅读领航人——
四川省珙县巡场镇第一小学校陈俊龙老师:照亮他人,活出自己的价值,你就是一颗发光的太阳。人生的大门需要自己亲自推开,每个生命都能在绽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看到书名《不完美小孩》,我想:人无完人,何况小孩?怎能苛求小孩完美呢?在阅读之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猜想作者想描写一些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读罢序言,才知道这是一部充满哲理寓意的童话。对于工作忙碌的教师,除非是为了释放繁重的压力,或是正好孩子需要,不然哪来一份闲暇去阅读童话呢?但书中的序言写道:“她的文字,毫无疑问也是给成年人,尤其是教育者看的。”“无论是小读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读罢这个故事,都将产生深刻印象,并引发他们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类的普遍生成状况有更深入的感悟和认知。”这又激发我读下去的念头。
作者带领我们去往精灵世界,这里虽然应有尽有,但精灵们的内心却极度空虚无聊,甚至陷入集体疯狂。从而隐喻了现代教育的迷失,告诉我们孩子成长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即自我追寻的过程,功效主义只会摧毁人的内在生命力,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童话的最后,忽略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名名妈妈,在体验和经历了精灵世界以后,彻底改变了把名名培养为“完美小孩”的功效做法。在邀请另外两名家长来家里做客时的对话交流,名名妈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教育的反思——
小山妈感叹道:“以前我把孩子的人生看成了跑道,认为只要跑得快就对了,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现在真的明白了,人生是一场探索,充满各种可能,而不是一条竞赛跑道。”
小天爸爸根据最近读的一本书《园丁与木匠》说道:“我们都知道木匠是根据蓝图制造桌子椅子之类的木制品,如果父母以木匠思维来养育孩子,就会把孩子当成原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出一大堆一模一样的所谓成功的孩子,但其实这样做破坏了孩子的成长。”
园丁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只要保证土壤丰饶、空间安全,花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应对环境的变化。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种新奇的有趣的难以预测的变化都可能发生。
父母的责任就是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作为父母不是要塑造孩子,而是要提供充满爱的生态系统,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自由探索、蓬勃生长。就像这个花园,每个生命都能在绽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迟慧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是啊,正如名名妈所说:“我以前就是木匠啊!”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这样的木匠还少吗?我们总是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童年生活进行着压制和异化,我们总是首先想到的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成为学霸,分分分,孩子的命根;然后就是各方面的出人头地,全面优秀,不许平凡,极力想把孩子打造为“完美小孩”,全然不顾孩子的内心想法。
让我们听一听五年级的小学生名名在精灵世界里鼓起勇气的回答——
“我不能像其他小孩那样淘气,我必须非常自律,不能像其他小孩那样犯点小错误,我也没有时间玩游戏……我很忙,我觉得自己在工作,我的工作指标就是各个方面达到完美小孩的标准……我觉得自己不是小孩,但我又不是大人,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名名多么迷茫,没有自己的方向,成为父母制造的木偶般的“完美小孩”,他还有自己童年的快乐吗?
有的父母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远离孩子,让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而感到失落和孤独,甚至沉溺于游戏,孩子因此成为被学校和家庭忽视、冷落的“边缘孩子”。
不管是家长计划打造的“完美小孩”,还是缺乏关爱的“边缘孩子”,他们都丢失了活生生的自己,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热爱,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被成人所关注。在童话中,家长们终于懂得,赢在未来不能以丧失自我为代价!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没有目标的空心人未来怎么能赢呢?真正能赢得未来的人,一定是人格完整的人。
一个身心健康的生命本身就会照亮他人,活出自己的价值,就是一颗颗发光的太阳。人生的大门需要自己亲自推开,每个生命都能在绽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现实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懂得!
不完美的小孩才是小孩!
不完美的人才是人!
作者:陈俊龙
责任编辑:夏梦晗
(本文系《教育家》杂志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