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资讯|春暖花开日 正当学习时——北仑区基于素养提升的劳动教育培训班
春暖花开日
正当学习时
——北仑区基于素养提升的劳动教育培训班
春风微拂,暖阳恰好,正是学习的好时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3月,我区组织举办了基于素养提升的劳动教育培训班。本次活动分两天进行,内容有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实践案例分析、劳动技能培训,以期明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与前沿趋势,为北仑劳动教育不断向纵深性方向发展提供参照。

理论学习环节在小港中心学校举行,活动有幸邀请到富春七小校长、富阳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正高级特级教师章振乐老师,上虞中学教科处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陈勇刚老师和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劳动教育教研员吴筱泉老师进行专业引领。

活动伊始,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吴筱泉老师给与会老师带来了《漫谈“劳动教育”》专题讲座,吴老师从劳动教育根本目的出发,从国家政策、育人功能等方面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以下三方面给老师们给予了方向性引领:首先,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课程如何统筹规划与实施,从两门课程的价值、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区分,为我们厘清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吴老师为大家进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基于新时代要求及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讲清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背景;基于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阐明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最后,吴老师为大家指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宁波思路:学校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以五育融合为方向,以地方课程资源为特色,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发展的校本化教材,促进劳动教育落小、落细、落实,构建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
巧借课程设计 助力学生发展
上虞中学教科处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陈勇刚老师以《融合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为题,向大家分享交流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陈老师从劳动教育目标的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开展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向大家诠释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陈老师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技术劳动、科学劳动、智慧劳动等脑力劳动,并且劳动教育的方式应该转化为基于直接经验获得的体验式、设计制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陈老师用三种典型的课程设计,以一个个丰富且鲜活的案例,给老师们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提供新思路。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陈老师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发现、分析与解决,将劳动教育植入一次次活动中,巧妙地利用高中校内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鼓励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解其本身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从先知后行的旧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做劳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的锻炼,从而达到劳动观念蜕变,实现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景观设计课程的设计,让大家知道一个项目该如何发挥不同学生的才能。陈老师巧妙地利用高中校内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让学生创造性的劳动,发挥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水平。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让大家明了如何关注现实寻求主题。陈老师指导学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通过确定主题,撰写剧本,拍摄制作,后期测试,公映展示等步骤,进行职业体验、公益宣传、主题宣传及科学探究。
创意多米诺课程的设计,让大家了解如何找到好的项目。陈老师用十几年的坚守,对多米诺课程的设计的升级迭代,让大家感受到设计是一个不断循环和优化的过程,让大家明了要在挫折中迭代优化作品。
打造新劳动教育模式 让学生从小热爱劳动
富春七小校长、富阳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正高级特级教师章振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从小热爱劳动——新劳动教育的“富阳实践”》的讲座。章老师从劳动教育再发展的时代性命题谈起,结合新劳动教育在富春七小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历程、“五化”、成效等方面。
章老师以“传统”加“创意”的形式将劳动教育做出了“富春味道”。富春七小站在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视角,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用新劳动教育打通融合各个学科课程,联合家校资源,课程优化,架构农事劳作、创意劳动、美好生活三大课程群,始终坚持大主题,长周期,坚持做,半开放的途径,让学生以亲近自然的方式,手脑并用,自主实践,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全面育人功能。
讲座中,章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富春七小大量别具特色的课程案例:《兔年多彩活动迎开学》、《小小蚕儿趣事多》、《呀!土豆》、《小蚕豆成长记》等,这些有趣有用的劳动课程,丰富多样的劳动工具,乐趣无穷的劳动场域,带来的不仅是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与快乐,让每一个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外,章老师在富春七小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并逐步推进富阳区,长三角,中国大中小学新劳动教育,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校内到校外,从实践到课程,不断探索,生发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动力,为每一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真正让孩子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发挥好新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核心作用。
劳动技能培训在新碶中学创客中心举行。春晓实验学校虞烈平老师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句出发,以其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劳动教育实施拓展了新思路——“利”不仅是课前的物品准备,更是对“工具”与“课本”的选择、改进、制作乃至创新;“器”不仅是各类工具,也是对我们所能找到的资料、资源与想法的广义概括。不拘束于狭隘的理解而是从学生本身出发,从生活本身出发,让劳动教学基于真实的土壤有效落地扎根。
对1—9年级教材内涉及的工具,虞老师从工具真正发挥作用的主要原理,将工具分为以刀为主的压力压强原理类,以剪刀与钳类为主的杠杆原理类,以榔头与锄头为主的惯性原理类。“轻微的角度变化能有效改变刀本身的锋利程度。”“在充分给予足够支撑下,确保其灵活性。”……巧力与蛮力的转变让现场的老师们更多关注到工具使用与教学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各类模型的支架。

随后,在新碶中学虞丰老师的指导下,参训老师共同体验了简单的金属丝自行车模型创作。“做”是获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做”到“会”的开放性教学模式让知识的学习跨越其表层含义,更关注到活动过程中对知识、思维、判断力和劳动素养的培养。

为期两天的培训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前沿性的劳动教育思想,见到了各类优秀的劳动校本实践案例,更从小处着眼,在实践中对不同工具的学习与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实践是对劳动教育最好的解读。”相信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在场的所有老师们一定会将今日的所学、所思、所得、所感化作劳动教育的桥梁,让每一位北仑学子能在实践成长中体会到劳动的幸福与美好。






转自 仑综半亩田公众号
北仑区灵山书院 王奇尔|奇思尔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