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学员活动心得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工作室学习小结
睢宁县城西小学 朱艳芬
曾经在城西小学听过王鸿校长的报告,他的成长经历让我敬佩。今年有幸参加了他的工作室,内心既激动又忐忑,能跟着王特学习机会难得;而自己才疏学浅,又到不惑之年,内心忧虑。今天参加工作室第一次活动无论听课还是听报告都受益匪浅,王特强调的“敲打”更增加了我的信心,平时只认真教书,不问其他的我,在“敲打”
下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一定有进步。
一、课堂展示绽放精彩
(一)庆老师的执教的《童年水墨画》一课,紧扣诗题“水墨画”,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首先,导入设计巧妙,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水墨画,这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孩子了解水墨画是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理解“墨”的意思,指导写“墨”其次,字词教学巧设计,庆老师将易错字的读音教学与初读课文相融合,解决了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问题,把词语放在课文中理解,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有助于初步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效果事半功倍。再次,朗读教学巧落实,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庆老师的这节课非常重视落实朗读训练,初读课文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品读课文重中在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有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男女合作读等等,并从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最后,学习“溪边钓鱼”这一场景,围绕本单元的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展开教学。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抓住手法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先让学生找诗中景物,并想象它是什么样的。再画出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学生分享。特别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例如“染”教师做实验,学生更好理解了。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庆老师为了让孩子真正感悟到快乐,让全班孩子动起来。对于,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分享校园生活,教师给了范例,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是,这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回答显得干巴。如果让孩子回忆快乐的事,再有目的出示几个典型的场景,让孩子说,效果可能会更好点。
(二)许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写字课。许老师先通过让孩子观察字形变化,知道什么是“避让穿插”,然后出示一组组合字,让孩子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体现“避让穿插”,接着老师示范写,这一步最精彩,一是学生观察老师写字,并打分,每字一颗星,这是教师自信的表现。二是教师投屏书写,过程清晰,许教师漂亮的书写让我惭愧。最后学生写字,同桌互评,教学效果较好。在许老师课堂上我不仅知道了以后写字教学的方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要练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专家讲座精彩纷呈
首先,刘春老师做了《任务群思想下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的讲座。刘老师指出,在学习任务群这样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应该关注学习单元的建构,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注重整体规划语文教学设计。刘老师分享了许多真实、生动、新颖、操作性强的案例设计,借助不同的课例做了清晰的讲解,解开了我们在大单元设计中的许多困惑,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不同学段的大单元教学该如何选取切入点,具体有效地开展,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接着,申瑞杰院长的《育见未来:信息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讲座。以《全世界都想看的书》引入话题,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们讲了什么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什么要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木瓜”为主题的案例,以“苹果为主题的案例”让我更清晰知道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课程。学习必须要跟生活紧密结合,教学要探究基于学科课程综合化的教学,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的讲解更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跨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正如申瑞杰院长所说“信息技术不能颠覆教育本质、教学规律,但可以颠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理念”。
最后,王鸿老师做了《一群人,一起走》的讲座。以前听过他成长为特级教师的经历已经让我敬佩不已,今天又亲眼目睹了王特最近几年的硕果。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牌无一不是王特辛苦耕耘的结晶。
王特在艰苦的环境中潜心探索教育智慧,坚守教育信念,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在自己不断提高的同时利用工作时培育站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培养无数骨干教师,为众多老师搭建成长的平台。王特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爱,让我感动,心中也有了波动。
通过这次活动收获满满,既看自己的不足,也有了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人生中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