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代儿童 品味童年“趣果” ——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第四届诗歌节之“诗歌教学”展示活动
春意渐浓,诗意盎然。在这诗情画意的四月,润园师生们与诗歌来了一场美丽的邂逅。2023年4月18日下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开展了第四届诗歌节“给童年留下一首诗”系列活动之“师说诗词 群组联读”诗歌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很荣幸邀请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莅临指导,学校张国民
校长、朱长春副校长全程陪同,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
本次活动在朱长春副校长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活动第一项议程,由学校骨干教师围绕“发现诗中的童真童趣”主题研究,呈现了两节组诗教学课例。
第一节课,由青年教师巢慧老师执教课内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她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回忆古诗里的七彩童年,创设“给童年留下一首诗”主题情境,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两首诗共同特点——描写童年生活,在读中师生共同走近古诗,进而聚焦诗中宋代童年生活画面,想象画面,提供表达支架借助“语言、动作、神态”丰富诗中宋代儿童生活画面,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孩子们在吟诵、传唱、联读等多种方式下,给本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课后延伸学习,请学生也当回小诗人,以自己的生活为题,创作两句童年的诗。巢老师教学板块清晰,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极强的亲和力,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第二节课,由青年教师宣萍老师执教课外组诗《舟过安仁》《牧童》《溪居即事》,她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回顾参加的第四届诗歌节,创设“我最喜欢的童诗分享会”情境。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抓住关键词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积累诗句,学生在课堂中从互助合作到展示汇报到创作编写,课堂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在悄然生发。宣老师让学生在“读、思、悟、练”中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读准音,再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最后读出韵味。最后的“童诗分享会”,把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的分享五年里积累的关于儿童的古诗,真正的给童年留下了一首诗。
孙特在两位教师围绕教学设计意图进行的微主题分享后,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中有组诗教学的意识,并大胆尝试一节课教学多首古诗。教师能够关注古诗传达的“童真童趣”,聚焦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读出诗韵。孙特亲切地鼓励老师在日常教学古诗中对于关键词句的品读可以多做一些追问,有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情境,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随后,孙特进行了诗歌教学微讲座,他从诗歌的四个特点来给老师们提供了有效教学建议。孙特认为围绕同一主题教学古诗,要突出“诗言志”的特点,重视情感熏陶。诗歌充满了情感之美,用形象和画面说话,追求画面美、形象美,因此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从诗的字里行间感受景物和人物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富有音韵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朗读停顿要因诗而韵。诗歌还具有语言美,诗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最明亮的语言、最形象的语言、最优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因此诗歌中的精辟语言值得反复品读、鉴赏。
栉风沐雨探索路,砥砺前行玉汝成。一直以来,润园高度重视诗歌涵养,倡导以诗育人,深耕童诗教学与创作,在教学中浸透儿童诗的理念,涵养孩子的诗心,激发他们写诗言志的热情,借由一年一度“诗歌节”,让诗意弥漫在润园的每一个角落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