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赢在中层,学校干部领导力的变革 | 校长谈
面对基础教育未来变革的挑战,学校中层干部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层管理干部团队已成为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书记、执行校长 何娜
学校中层干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无法分析现职干部的素质潜力,难以有效解决干部搭配不合理、人岗不匹配的问题;由于未能有效识别中层干部的素质特征,所以学校的培训计划针对性较差,对干部没有进行量身定制的培训计划,培训效果较差。
面对基础教育未来变革的挑战,学校中层干部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层管理干部团队已成为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价值观要求,充分体现学校中层干部的核心领导能力和行为要求,对中层干部的成长起到方向性的指引作用的中层干部队伍领导力提升方案,尤为重要。
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模型构建与应用
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素质模型
学校领导力素养模型建设以学校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服务于学校发展愿景和使命的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动态调整,逐步丰富。学校领导力素养模型由师生为本、激励他人、团队协作拥抱变化、推动创新、成果导向、面向未来七个能力项构成。每项能力项由能力描述、能力分级(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关键行为组成。
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评估
学校领导力不是单独的个人力量,而是在学校管理体制中产生的合力,是在学校领导团队形成协调一致的凝聚状态中发挥出的整体动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从校长到中层干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
参照领导力模型的维度及关键行为,各部门对照领导力提升全程纪实手册,对中层干部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以后领导力提升的重点。例如:教学管理中心以面向未来拥抱变化素质为例进行了评估。
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变革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育新学校房山分校7位中层干部领导力进行评估发现,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能力水平大都处于二级能力,各维度的执行情况如下:
在师生为本方面:明确本部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对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为师生提供较好的服务;能从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角度开展服务工作,关心、支持、理解师生,能听取师生意见与建议,经常与师生沟通,能完成本职工作,为师生解决困难;部门的重要决策能邀请一线教师参加;欢迎师生及家长的监督,征求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帮助师生解决困难,绝大部分师生比较满意。而对于师生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
在激励他人方面: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对教师发展趋势作出客观、正面的评价;即时认可,直面问题,对未来表现提出正面期待或给予个性化的建议以改进提升;建立部门各项工作评价标准细则,以评价为导向,给予教师完成日常工作的自主空间。还需要持续完善教师的发展机会,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
在团队协作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团队决定,将个人发展和实现团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能够较好完成自己承担的相应工作;能够主动沟通交流团队建设观点,并积极向其他成员征询团队建设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想法,维护团队和谐及组织声誉。
在拥抱变化方面:有反思能力,以积极心态对适应过程进行梳理研讨;即使在变化的不确定情境下,也能做出清晰的行动指令,发现创造价值的机会;能在预测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尝试,主动发起使用前沿理论的工作项目。但还需要适应教育变革和学校的变化快速调整相关的方案。
在推动创新方面:(清晰)了解和传导学校的发展愿景和使命以及阶段性目标;合理进行目标分解,作出资源配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过程跟踪、反馈和结果评估;有创新的意愿,能主动对常规性的工作方法提出疑问和挑战。
在成果导向方面:成就动机强,不满足于平均成绩,能设定超出岗位成绩要求的短期目标,并主动发起和实施目标导向的挑战性项目。反思能力强,敢于并善于在成败、冲突中反省自身的问题,承认失误,并积极反思寻求改进。大局意识强,对于职责界定模糊的事情,主动向前一步承担责任,积极沟通协调,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在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面向未来维度: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清楚本部门工作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部门具体工作目标;根据外部环境和学校愿景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为愿景目标达成提供保障。
学校中层干部领导力提升路径
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新时期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已升级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抓中层队伍是党组织领导职责的重要体现,不仅要解决眼前的中层“用人荒”,更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本着党管干部的原则,抓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培养,注重内部挖潜,从学校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中层队伍。
除此之外,干部选拔任用与其生命周期、任职期领导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就要超前谋划着眼五到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系统培训,助力领导力提升
学校党委围绕“办房山区小学的985”的目标任务,从干部必备素养的角度将培训内容分为五大模块。理论素养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原著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思潮热点问题等。能力提升模块主要包括领导力与执行力、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课题研究的方法、人文素养提升等。校情校策模块主要包括校情通报、校本管理问题研究等。团队建设模块主要包括团队训练、学员论坛以及其他活动。创新思维模块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理论、创新实践初探等。
在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通过中层干部的实践创新助力学校发展尤为重要。为此,领导力培训聚焦学校特色发展,引导干部将创新思维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的分析与探讨。在每一次的“干部论坛”上,我们除了请专家、校级干部做专题演讲,还让中层干部谈思考,讲理念,述设想。
实践赋能,促进全链条成长
培养中层干部,就必然指向在新时期管理变革和课程改革中使干部具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思、求变之方,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活力,善于通过工作重造提高管理效能。新任干部上岗后,学校引导干部把工作分解成一套任务模块,依据管理职责列出工作要素,并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打破原有固化模式或流程,重组要素,重组内容,重组流程,组合创造新鲜工作经验。
培养中层干部不是把部门问题推给中层、下放中层,以旁观者视角“看”他如何做,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指导者角色“帮”他做到位。负责学校德育和年级管理工作的中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最犯怵的就是解决家校冲突问题。家校矛盾在具体事件中表现不一,我们就和干部一起分析这些矛盾是学校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是外部问题还是内部问题,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是事实问题还是价值问题,进而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分别对待处理,做好家长工作,在解决问题的帮扶中让干部练处事胆识、长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