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AI:当我们谈论知识就是力量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培根&AI:当我们谈论知识就是力量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2023-04-28 17:31

来源:博雅云课堂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弗朗西斯·培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12岁就进入剑桥大学,是全能型天才,既是法学家、科学家,又是画家、演说家。这位斜杠青年曾经说过一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还依然有力量吗?今天小助教带着大家一起走近培根,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01

天才快步走

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有一个特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都是斜杠青年。

弗朗西斯·培根,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天才代表,他曾任英国首席检察官和掌玺大臣,出版脍炙人口的《培根随笔》,著有《新工具》等重要学术作品,同时他还是法学家、科学家、画家和演说家。

 
 
 
 
 

▲培根肖像画

这个满满当当的天才人生路也确实走得比常人快许多。1561年1月22日,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曾担任伊丽莎白女王的大法官,其母亲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在深厚的家庭背景和关系网下,小培根的才华出众非常引人注目,伊丽莎白女王甚至会戏称他为“我的小掌玺大臣”。

 
 
 
 
 

▲ 青少年时期的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2岁那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而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文和拉丁文。学习期间,培根便对当时大学教育体制的和主宰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不满,这也为他后来写出《新工具》埋下思想伏笔。

大学毕业后,培根跟随英国驻法大使前往巴黎,担任英国驻法使馆外交事务秘书一职。直到1979年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离世,他才返回英国,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受到国王重用,并一直活跃于英国政坛,后因卷入贿赂案被罢免官职。培根一生经历起起伏伏,晚年闭门著书,在学术领域持续发热。

 
 
 
 
 

▲1621年,因卷入贿赂案,培根曾被囚禁于伦敦塔

(此图为位于英国伦敦的伦敦塔)

1962年的寒冬,在研究用白雪保存食物效果时,他在风雪中将白雪塞进鸡的体腔内,后不幸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墓志铭:圣阿尔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一生中留下不少机智名言。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平日里习惯出入奢华大宅,当见到培根大法官简朴普通的寓所时,不禁惊叹:“你的住宅太小了吧!”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自己的房子后,耸耸肩说:“陛下,其实我的住宅并不小,只是您大驾光临,寒舍才显得狭小。”

这临场反应体现出培根的才智和幽默。但他最经典,最引人深思的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

02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代表作之一《新工具》

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出自培根的《沉思录》,这本书并没有公开发表,由此也可见这句话传播力之强悍。

培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奠基人,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他认为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感来认识世界的,由此知识首先是一种感性的经验,例如人被开水烫到后的疼痛。这种疼痛的感官经验会提示人们开水是危险的。

 
 
 
 
 

▲图片选自《哲学走廊上的漫步者》

然而,感觉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觉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感觉认识的世界是一个主观的感官世界。显然,培根并不满足于此,他坚信人的认识能力是能够发现客观的自然规律,因此他力求通过实验和系统的归纳逻辑去获取一个客观的世界。

以开水为例,按照培根的观点,人们应该通过实验的方式,归纳总结不同的人对不同温度的不同反应,从而得到高温会烫伤的客观知识。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构成人的感官

培根认为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入口

很多人会误会培根只强调感性认识,忽视理性认识。事实并非如此,培根认为外在事物只有通过人的感官才能被感知,但他强调感官就像是理智的入口和门户,真正要获得客观知识,需要人的独立思考。

对此,培根曾用蜜蜂采蜜比喻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蜜蜂采蜜,原料来自大自然的花丛,在蜜蜂采集到花粉后,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造出香甜可口的蜂蜜。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一样,人的感官从外在世界获得感觉经验,但这并不是知识,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大脑,将获得的感觉经验加以整理消化,最后才能成为知识。

 
 
 
 
 

▲按照培根的思考,破除四种幻象,才能获得客观知识

获得客观知识的过程是布满荆棘的,培根总结出获得客观知识过程中会遇到的四种幻象:种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场幻象和剧场幻象。

种族幻象指人类的共有弱点和易犯的错误;洞穴幻象指人坐井观天,用自己想象的理论胡乱套用在客观事物中;市场幻象指不恰当地运用概念和术语;剧场幻象指盲目信仰过去的经验所犯的错误。要想抵达客观知识的彼岸,就要打破这四大幻象。

03

当培根遇上AI

在培根眼里,理性的知识是基于主观经验感受的,如果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人类又怎么能去认识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呢?AI恰恰相反,所有人类的感觉器官它都不具备,但它却又十分聪明,极具智慧。人工智能的代表作AlphaGo甚至在2017年的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击败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手柯洁,这具有象征性的事件一时震惊世界。

 
▲2017年AlphaGo以3:0击败中国棋手柯洁,震惊世界

仔细来看,虽然人工智能没有眼耳口鼻等感受器官,但它却有信息接收器。人工智能通过信息接收器,可以接收数以亿计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的来源就是基于人类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产生的数据。因此,只要人类的数据被人工智能系统采纳,茫茫人类的眼睛即是AI的眼睛,人类的所闻即是AI所闻,人类的感想也是AI的感想。这么一来,人类的感受经过转化也就成为人工智能的感受。

但这个信息传导过程有一个问题,那就是AI接受的信息均是二手信息,它们都是经过人类理解后改造的信息。具体来说,人类通过感受器官和科学分析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并将知识传递给AI,而AI是无法直接感知客观世界的,它只能够接收到人类传递给它的二手信息。

如果用培根的“蜜蜂采蜜理论”分析人工智能,人类是从自然中采集花粉的蜜蜂,将花粉转化成蜂蜜后交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提炼蜂蜜,生成一种纯度更高的蜂蜜。

 
 
▲课后讨论:什么是知识?

 

但这一切并不能说明人工智能能够把人类比下去,因为人类拥有一项最为核心的技术,那就是独立的怀疑精神。人类会主动地去接触客观世界,并解决怀疑,获得知识。而人工智能目前只是被动地接受人类提供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对其提供信息,它也不具备主动收集信息的功能。因此,人工智能只是为人所用的一种高科技,它目前无法取代人的思考,你觉得呢?

 
 
《哲学走廊上的漫步者》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实验,如薛定谔的猫、爱因斯坦的升降机等等。这些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可以引领学生获得科学实验和哲学思辨的基本方法和精神需求,从而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殿堂。

《哲学走廊上的漫步者》课程可用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图书馆课程、延时服务课程、学生自主探究课程……

如学校想体验课程,请联系博雅云课堂~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