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姓需求,让幸福教育课程落地开花
2023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两邻”理念,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社区(村屯)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擦亮“一堂四站”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工作“重点”,坚持高站位谋划
为深入推进社区(村屯)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工作,苏家屯区教育局围绕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多次研究工作落实举措,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担当履职。教育局负责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主管领导,在苏家屯区“头雁领航”社区(村屯)书记大讲堂上作“幸福教育”民生工程进社区专题报告。社区(村屯)书记大讲堂是区两邻办主办,依托两邻学院组织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每周安排一次授课内容,涵盖党建、基层治理和民生品牌建设等。各社区(村屯)党组织书记及小区点长共计320人通过现场听课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从幸福教育进社区总体工作思路、“一堂四站”的主要做法、目前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各社区(村屯)任务明晰、目标明确,进一步增强了抓民生实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后教育局再次召开幸福教育进社区专题推进会议,各基层学校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以及全区社区(村屯)示范点书记共计105人参加会议。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在做细做实“一堂四站”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品牌基础上,努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课程,以示范社区的品牌课程带动全区幸福教育课堂的品质快速提升。推进会既统筹全局,为大家指明了工作方向,又为社区、学校搭建桥梁纽带,凝聚了精气神,提振了战斗信心。
寻找工作“支点”,坚持高标准推进
“四个驿站”课程坚持以城乡居民教育需求为导向,让社区居民真满意、真受益。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区教育局与社区及包保学校及时沟通,统筹全区教师资源,各包保学校为对接社区(村屯)开设系列课程,形成体系,让居民在社区学有所成。同时,拓宽服务渠道,建立社区、村屯“1+1”帮扶对子,确保各个村屯设备设施满足教学所需。截止目前,我区共开发10大类41门课程,三大讲师团成员800余人,参与学习的居民5000余人次。
安全乐学成长驿站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爱家乡等传统教育,组织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活动,坚持铸魂育人,实现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双减”背景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兴趣课,丰富了社区青少年假期精神文化生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驿站开设“家教有法”家庭教育大讲堂,开通“教子有方”家庭教育援助热线、微信小程序心理辅导预约平台,推动城乡全覆盖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逐步形成。专业技能提升驿站根据社会需求和居民的就业愿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举办了月嫂、小儿推拿、老人护理等培训,参加学员144人,学员们通过学习掌握了新技能,重新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乐享生活驿站以“学、乐、为”为原则,开设摄影、国画、剪纸、古琴等10余门课程,持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融洽邻里关系,推动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挖掘工作“亮点”,坚持高质量落实
在全区普遍开展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工作的同时,区教育局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包保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特色文化。雪松路小学对接葵花社区,开设“魅力非遗 匠心传承”特色课程,探索“一体两翼三支撑四驱动”模式,打造幸福教育进社区品牌课程,以马勺画、农民画、剪纸、铜版画、拓印画等五大系列24个主题48次课串联起全年课程。“一体”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构建品牌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两翼”即以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为两翼,激发品牌建设新动能;“三支撑”即以优化队伍、夯实制度、加强研讨为支撑,保障品牌建设顺利实施;“四驱动”即以展览展示、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多元评价为驱动,助推品牌建设新引擎。“魅力非遗 匠心传承”特色课程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让孩子们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化的学习模式,大大增强了学员的参与热情及稳定性。同时,我区开展示范点社区与其他社区结对活动,形成互帮互促局面,通过示范点带动全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全面开展。
民生暖民心,实事惠百姓。苏家屯区教育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身边小事”当成“头等大事”,精准施策,从细微处着手、从琐碎事做起、从点滴间发力,持续丰富幸福教育“课程超市”,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实际行动擦亮居民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