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风今韵,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进校园之“拓印技艺”
走近八大山人,初识拓印技艺——传统文化进校园
青云福地,蕴涵古今。青云谱区这块宝地,一个叫出她的名字就觉得绣口添香的地方,流传过多少瑰丽的传说,也曾见证过多少奇伟的现实。这里曾留下过大明亡孙八大山人朱耷的足迹,他的书画至今还悬挂在梅湖景畔,留待后人欣赏。
一方福地一代宗师
借“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缕教育之风,南昌市洪都中学的同学们有幸得以接触八大山人的神秘面纱,学在青云之地的孩子们,与曾栖息于青云之地的历史人物触碰在一起,可谓是一堂有特色的地域课程了。
技艺与人文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技者,工也;艺者,道也。让传统的拓印技艺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让技进乎道,因此在拓印课之前,我们邀请了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彭琮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代书画宗师朱耷。
彭老师娓娓而叙,用生动的语言把八大山人从字画里请进了洪中,一张张幻灯片的切换宛如一页页历史的流转,同学们跟着彭老师一起穿越时空,真切了解八大山人孤傲的一生,他的书画成就和他对那个时代的不忿。
拓印小课堂
百观不如一试,静听不如实操。学习传统文化要有学生的切身实践。我们还邀请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的熊娜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拓印技艺实操课,欣赏八大山人作品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国传统工艺。
情感文化的认同,让同学们在学习拓印八大山人花鸟虫鱼之作时多了几分敬重,少了几分疏远。深灰色的碑石,浅白色的线条,用宣纸覆盖其上,用指腹轻触石碑的清凉和宣纸的柔软,再用拓包中墨色渲染,青墨的淡雅,彩墨的鲜妍,全都拓印在薄如蝉翼的纸上,一张张朴素粗拙的拓本就“跃然纸上”了。作品完成时同学们脸上会心的笑容,就像一个个专属的私篆,刻在了白纸彩墨间。
动手
铺宣纸
比对
斟酌
用拓包轻拓
合作
展示
文化是情感与艺术的共鸣,是灵魂栖息的高地,让那些因时间而褪色了的精粹再次焕发新的生机,去感动,去触抚,去培育时代的新人,去拥抱更多爱美、爱艺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