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校频道 > 幼教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幼儿园项目活动之爆炸土豆

2023-06-07 10:22 来源: 东方幼教中心    阅读 2.0万+
0
分享

一、主题概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储藏食物的季节,为了创设与季节相关的学习环境,在老师的倡导下,小朋友们带了许多可以在冬季储藏的食物——有南瓜、坚果、土豆等。这些食物分别进入了我们的科学区、生活区、美工区,小朋友们每天都会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式与这些食物产生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早晨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发现土豆发芽了。他们对土豆发芽都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土豆为什么会发芽?发芽的土豆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等问题。在老师的支持下,小朋友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他们通过两个多月的项目式探究活动,了解了发芽的土豆不能吃的原因,学会了科学正确的储藏土豆的办法、以及土豆种植技术和土豆美食制作。

二、项目活动过程

阶段一:土豆为什么会发芽?(2022年11月7日~18日)

(一)阶段目标:

1.通过不同的查询方式了解土豆发芽的原因及条件

2.在探究活动中知道土豆发芽后不能吃的原因

3.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兴趣获得提升

(二)活动过程:

孩子们看到了土豆发芽,纷纷提出了问题:土豆为什么会发芽?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1.幼儿自主访谈——土豆为什么会发芽?

土豆为什么会发芽?小朋友们带着疑问去采访他们的同伴、其他班的老师、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从不同层面寻求答案。最后总结出答案:土豆长时间放置在常温下,与空气、水分充分接触就容易发芽。









2.师幼查询资料——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发芽的土豆不能吃”是大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储备,但并不清楚为什么不能吃的具体原因。经过老师与小朋友的商讨,决定从分头去查找资料。最后老师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小朋友们共同学习,了解了土豆发芽会产生龙葵素,龙葵素有毒严重时会使人致命。

阶段二:如何储藏土豆?(2022年11月21日~12月2日)

为了使得土豆保存更持久、不发芽,我们决定去探究储藏土豆的方法。那如何储藏土豆呢?

(一)阶段目标:

1.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土豆发芽的过程

2.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正确储藏土豆的方法

3.在储藏土豆的过程中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二)活动过程:

如何储藏土豆?对于这个问题小朋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家里的土豆放在冰箱里,有的说就放在厨房里,还有的说买回来就吃掉了等等。那到底应该如何储藏呢?为了寻找正确答案,老师制作了关于储藏土豆方式的调查问卷,让孩子带回家与父母一同调查、寻找答案。

1.亲子问卷调查——如何储藏土豆?

通过亲子调查问卷,小朋友们了解到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土豆储藏方式。在回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家庭不同地域储藏土豆的方式不同。

(1)不同家庭:有的把土豆放在常温通风处,有的用袋子包裹住放在常温处,有的直接放在冰箱,有的家庭用袋子密封存放在冰箱。

(2)不同地区:北方冬天储藏食物有的会直接放在院子里的雪地里,有的会放在地窖中储藏。南方多数储藏在冰箱中。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发现在这些调查表中发现土豆储藏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结出一共有四种储藏方法:一是密封放在常温处。二是密封放在冰箱处。三是不密封放在常温处。四是不密封放在冰箱里。

2.储藏方式对比——哪种方法储藏土豆时间更久?

小朋友们将调查问卷中得出的四种储藏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得出结论土豆放在低温,密封的环境下储藏时间最久,所以我们想要长时间储藏土豆可以用密封袋密封放入冰箱储藏。






除此之外,小朋友们还发现土豆存放时间长短不仅与储藏方式有关,还与土豆的新鲜程度有很大关系。

为了寻找更多的储藏方法,小朋友们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网上也有很多有效的储藏办法,比如可以与苹果放到一起密封储藏也可以储藏很久,还有用小苏打喷洒后的土豆放在通风阴凉处也能长时间储藏。






阶段三:如何运用发芽的土豆进行二次培育?

(2022年12月5日~2023年1月6日)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的方式学习了如何长时间储藏土豆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已经发芽的土豆怎么处理呢?

(一)阶段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土豆种植的多种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的培育结果

3.在种植的过程中感知劳动的乐趣

(二)活动过程:

已经发芽的土豆怎么处理?小朋友们的想法非常多,有的说可以种植,有的说可以做拓印画,有的说可以创作美术作品。这么多想法在大家一致投票下决定体验土豆种植。

1.种植问卷调查——如何种植土豆?

对于种植土豆,小朋友们好像都不太熟悉,怎么种植土豆呢?土豆种植需要什么条件?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决定通过土豆种植调查表让小朋友们带回去与父母进行调查讨论土豆种植的方法及生长条件。




在经过调查之后,小朋友们对土豆种植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土豆可以进行土培和水培,土豆需要切块种植,然后需要浇水,需要阳光等等。小朋友们有了一定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开始动手实践了。

2.土豆培育实践——土培&水培

(1)土培

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老师的配合下,幼儿将土豆进行切块,并种植在已经松好土的花盆中,浇水,观察记录种植日期。




(2)水培

土豆培育不仅仅有土培,小朋友们也尝试了水培。水培土豆需要小朋友制作培养皿将土豆种植在水里。水培的土豆是不用进行切块的,可以直接整个种植。土豆水培完成之后,小朋友们每天都会去观察记录,土豆有没有发芽?芽长得有多高了?

在观察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水培的土豆怎么变臭了?水怎么变得浑浊了?小朋友们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大家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所以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共同制定了“松土、日晒、浇水、记录”养护计划,一起履行约定,悉心照顾、用心呵护土豆成长。




3.土培观察记录——有些土豆为什么不发芽?

在经过一周的观察,小朋友们发现土培的土豆有些发芽了,有些没有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把没发芽的切块土豆挖了出来,发芽的土豆也挖了出来,将其进行对比,发现:发芽的土豆都是表面有坑有点的土豆,没有发芽的土豆是很光滑的。所以小朋友们得出结论:表面有坑点的土豆才能发芽。最后,孩子们又重新挑选带坑的土豆切块重新种植。

小朋友们不仅在幼儿园种植了土豆,还在家里与家长们共同种植了土豆,这样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朋友们都可以观察和收获土豆。

4.土豆成长手册——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土豆种植全过程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与家里观察土豆成长过程一段时间之后,与老师家长采用手绘的方式共同制作了一份土豆成长手册。

阶段四:收获与分享(2023年2月6日~10日)

(一)阶段目标:

1.在收获土豆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2.学习土豆美食的制作方法体会品尝制作美食的乐趣

3.了解土豆包含的营养价值

(二)活动内容:

1.收获与分享

在漫长的寒假期间,感谢幼儿园值班老师对土豆的照顾,让土豆成长的更好了。新学期开学,小朋友们发现放假前种植的土豆已经都长出了很多新的土豆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将土豆都收获了起来。收获之后,收获的土豆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一致决定可以用来做美食!有的说做土豆丝,有的说做薯条,有的说做薯饼,有的说做土豆泥!

经过一番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老师建议收获的土豆可以一半制作土豆泥,一半邀请厨房的师傅现场指导制作醋溜土豆丝。

三、活动成果交流与评价

本次项目活动从发芽的土豆开始探索土豆为什么会发芽?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如何储藏土豆?等问题进行探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兴趣

老师不断的引导让小朋友们对土豆进行了深度探索发现,激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探索兴趣,提高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二)认知

老师们与小朋友们一起种植土豆、照顾土豆,一起观察土豆的生长,把小朋友们种植管理土豆的过程作为活动内容,使得幼儿了解了一些关于土豆发芽的知识,学习了土豆发芽的生长条件,知道了土豆所富含的营养价值。

(三)能力

在本次项目活动中,小朋友们在不同阶段都学习了不同的技能,在寻找土豆储藏方式时,知道了土豆最合适的储藏方式。在土豆培育中,尝试了不同的土豆培育方法。在收获分享时,体验了制作土豆美食。

(四)品质

从种植土豆之旅看幼儿的学习品质:

主动性:对土豆种植感兴趣,积极参与种植活动,主动观察土豆的生长变化、乐意向同伴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愿意参与到各种土豆活动中来,体验其乐趣。

坚持性: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从土豆的播种﹣﹣发芽——开花—— 结果系列活动里,孩子们等待土豆的生长,坚持观察、记录土豆的整个生长过程。

探索性:孩子们从了解土豆的生长条件、感受土豆的生长变化的活动里,经过观察、对比、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现了孩子们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

四、活动成效与反思

在此次项目式活动中,孩子们的收获还是非常丰富的,对土豆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一些探索部分并没有预设的那么深刻与完整,比如种植过程中应先进行土豆的选择后再进行种植……等。

项目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对发现幼儿提出的问题的敏感度以及幼儿的探索方向把握。

思考:1.如何科学地观察幼儿在项目课程中多样化的表现?

2.如何基于儿童视角深化项目课程的设计?

项目活动是教师、幼儿、家长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 ,是三者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作者:刘雯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附属幼儿园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