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综合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美食地图 | 那些家乡的味道

2021-03-08 10:53 来源: 董林漩    阅读 4.4千+
0
分享

食藏温情

美食蕴乡愁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家乡的记忆

今日

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合工大资环学子心中

家乡的味道

01

安徽安庆——大南门牛肉包子

环境工程20-01班吴思琪

背景故事:

牛肉包子在安庆有很多,但只有大南门牛肉包子才地道。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安庆特色早点大南门牛肉包子 ,说是牛肉包子,其实以豆腐为主,牛肉绞成末,为配料。牛肉也是大南门定点宰杀的,绝非注水(或其他)牛肉。

情感:

梦里千回,返安庆,到大南门,就是为了一吃。大南门牛肉包子,馅大,皮薄,两面煎得金黄,光是看就能引起人的食欲,咬一口,有少许汤汁,又鲜又香又烫的“大南门”味,便直溢进心中。那,才叫个舒服!

02

福建——海蛎煎

地质类20-02班 杨子江

背景故事: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情感:

酥脆的外皮诱人可口,海蛎肉饱满而富有光泽,它是福建人重大节日的必点菜之一,既蕴含着闽东地区的悠久文化,又承载了福建儿女对故乡的满满依恋。

03

河南——胡辣汤

地理信息科学20-01班 张子涵

背景故事:

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因此胡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

主要制作材料:

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等。

情感:

每一个河南人心里,都有一碗胡辣汤的位置。一碗敬过去,一碗敬未来,它足以慰风尘、抚人心。胡辣汤不仅凝聚了河南人的味蕾回忆,也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一种情怀,是对家乡美食的想念,更是对家乡的牵挂。人生百味汇成一碗汤,五味杂陈、苦辣酸甜的胡辣汤里,熬着一部千年河南史,最是人间烟火色,得有味处是清欢。

04

贵州——折耳根

地理信息科学 李倩

背景故事:

江湖中形容折耳根气味口感的辞藻五花八门:生嚼鱼鳞、生化武器、催泪弹、酸泔水……反正,一切黑暗丑陋反人类的词,几乎都在折耳根麾下。之所以折耳根的味道如此特殊,也是因为他本身就属于蔬菜,而是一味不折不扣的中药材,在中医理论里,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帮助消化、清肺热的功效,而03年非典疫情蔓延时,贵州“零感染”的“奇迹”震惊全国。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全国,贵州虽然也有确诊病例,但数量很少。很多人都调侃到,这都归功于贵州人吃鱼腥草,有“折耳根护体”。尽管只是一句玩笑,但折耳根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情感:

在贵州有这样一句老话,“贵州八大怪,草根当好菜”。这足以说明折耳根对于每一个贵州人的餐桌的重要性,当然也有许多人无法接受它的味道,但并不影响贵州人对它的喜爱。

05

广东——清远鸡

环境工程20-01班 刘琳

背景故事:

清远鸡主要以皮爽色黄、骨脆肉嫩、鸡味浓郁,口感独特而著名。清远鸡肉质紧实,有嚼劲儿,爽滑又Q弹,不绵也不柴,油黄软嫩,且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文武鸡”,也有“中华第一鸡”的美称,吃过一次的人再也忘不了它的滋味。

清远鸡不仅仅在广东内部知名,它甚至还曾入选“国宴用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恩来总理遍选国内名鸡招待尼克松,最终选中清远鸡。中日邦交的使者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也指定品尝清远鸡。清远鸡的做法有白切鸡、手撕鸡、吊烧鸡、盐焗鸡、三杯鸡、窑鸡、煲鸡汤等等。

制作方法:

1.选用正宗的清远鸡,新鲜宰杀,清理鸡毛以及取出内脏。
2.将沙姜切片,葱切段,放入汤锅中一起煮水,以增加香味。煮开后,让锅的温度维持在90摄氏度左右,将鸡放在水中慢慢浸熟,锁住肉汁,使之更加入味。
3.然后将煮熟的鸡捞起,晾干,待冷却后切件。 4.切上桌后的鸡肉,不仅摆盘满分,而且肉汁鲜嫩,皮也是又弹又滑的。

5.最后,将沙姜、蒜蓉切碎,倒入酱油制作成酱料。

情感:

夹起鸡肉沾上酱料,每一口都充斥着鸡肉的香嫩,简直妙不可言。独特的酱汁味很浓,很香,越吃到后面越好吃!不需要加其他调料,原汁原味也很好吃!

独特的酱汁味很浓,很香,越吃到后面越好吃!不需要加其他调料,原汁原味也很好吃

06

山东——郭城摔面

环境工程20-01班 任嘉俊

背景故事:

郭城摔面始于清朝早期的康熙、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因出自郭城村而得名,已经成为海阳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地方小吃。据祖上几代人都从事摔面生意的老艺人于明均、于顺祥介绍,相传清康熙年间,郭城村人于昌开了个面汤馆。有一年,朝廷一位官员来胶东办事路过郭城,时值中午,这位官员及两名随从又饥又渴,就进了于昌的面汤馆,每人要了两大碗面条。吃完后三人赞不绝口,特意把于昌叫来,问此面叫什么名字。于昌随口说了一句:叫拉面。那位官员说:不对,拉面没这么好吃。遂要于昌当面制作,看完之后,那位官员不禁哈哈大笑,说:你这哪里是拉面,分明是摔面。并建议于昌把“面汤馆”改成“郭城摔面馆”。

情感: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你走进郭城路旁那家简单的小铺,只见那摔面师傅,手中一个柔软面团,双手上下抖动几次,三拉四摔,几个回合,面团即被摔成细细软软的银丝,柔韧绵长,粗细均匀。再浇上鲜美的汤卤,数碗热气腾腾的郭城摔面就会摆在你的面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碗,你会感到浑身暖洋洋的,一点都不觉得冷。

07

四川——火锅

环境工程20-01班李天娇

背景故事:

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在他们心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情感:

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它有较大的普及性。在四川,人们无一不偏爱四川火锅,家家都会做。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从日本动漫《一拳超人》中演化出的这句话早已成为火锅爱好者的口头禅。

08

天津——煎饼馃子

环境工程20-01班 刘骏菲

背景故事:

关于煎饼果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清朝末年,有个山东青岛老汉叫老刀,耍的一身好武艺,最擅长用刀,老人家平时注重武德,不轻易出手,后来遇上两个壮汉殴打一位老人,好抱打不平的老汉吓退壮汉,但是壮汉不知趣,招招致死,幸亏老人有一身武艺,躲开了,后来壮汉一脚正中老汉门心,老汉无奈之下掏出快刀,将两人斩杀,后来,背井离乡,来到天津,饥饿难耐之时起灶用豆面做成煎饼,用捡来的两根油条裹着吃,叫做煎饼裹着。由于天津的口音,后来音译为煎饼馃子。

情感:

作为一种天津传统美食,煎饼馃子的做法不只在天津,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一份煎饼果子加上一根香肠,一片里脊,可能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美味,但对天津人而言,煎饼馃子是只能加馃篦儿或馃子的,任何一点其他的配菜,都是对煎饼馃子的“不尊重”。一勺面糊两颗蛋,t形刷子顺时转。煎饼馃子制作简单快捷,且营养丰富,是天津人最爱吃的早餐之一。对于一向恋家的天津同胞来说,在异乡能吃到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也就充满了家的味道,这便是天津人的“煎饼情结”。

09

云南-汽锅鸡

环境工程20-01班 樊华

背景故事:

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间流传。这道菜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它所使用的炊具——汽锅,它外观似钵而有盖,揭盖一看,中央有突起圆腔通底,如火锅的上半。这一圆腔便是汽嘴,锅之内,使食物加热,蒸熟。正是由于汽锅的作用,汽锅鸡这道菜的烹制方式介于蒸和煮之间。由于汤汁是蒸汽凝成,鸡肉的鲜味在蒸的过程中丧失较少,所以基本上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也不会造成营养流失。正因如此,汽锅鸡才有了自己独特的美味。

制作方法:

钭仔鸡洗净后再砍成小块,和姜、盐、葱、草果一道放入汽锅内盖好,汽锅置于一放满水的汤锅之上。以免漏汽需要用纱布将隙缝堵上,再放到火上煮。汤锅的水开后,蒸汽就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逐渐蒸熟,一般需3 ~4小时

情感:

云南十八怪之一,土锅通洞蒸鸡卖,说的自然就是这汽锅鸡,含有“培养正气”之意。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自然就明白是去吃汽锅鸡。“培养正气”的鸡特别鲜嫩,没有哪一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事!” 开宴时,揭开盖子,热汽扑面,香溢四座,鸡肉滑嫩,汤鲜味美。麦麦,味道太巴适了!不知从何时起,汽锅鸡中配入了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成为了滋补佳肴、食疗上品,出现在每一个昆明人的宴席上。伴着这浓厚的香气,你总是能立刻回忆起诞辰、升学、婚礼等人生重要阶段,使得汽锅鸡成为了昆明人独特的回忆。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