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备课,享受课堂——听课侧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用心备课,享受课堂——听课侧记

2023-06-15 14:25

来源: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6月8日,张国良名师工作室活动在镇西小学进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许黎霞老师执教《角的度量》和王琪涛老师执教《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一、用心备好每一环节

课一定要自己想明白,清楚本节课要所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去挑选教学材料,同时把握好“度”,包括上课材料和反馈的材料要用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才能恰好达成所预期的目标。

《角的度量》许黎霞老师直接从度量入手,“测一测”回顾了长度和面积,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要用相同属性的标准去测量,“以线量线”、“以面量面”得出“以角量角”。在挑选测60度角的反馈材料时,也是非常讲究的:①锐角;②量边或者量开口度都是4cm;③用三角尺的60度角;④量角器。依据刻画事物的属性要求交的大小应该是“数+单位”,感受到度量原理的一致性。而锐角是一个范围,并不是具体大小,所以排除①号。再根据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可向一端无限延长,无法测量,排除②号。用三角尺的60度角去测量60度的角,学生一方面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寻找身边的工具,另一方面已经有意识地要用相同属性去测量。但这个60度角并不能量出所有不同的角,接下去再引出量角器。

王琪涛老师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直接从154÷2的笔算迁移到154÷20的笔算上,利用计数器把分的过程——“拆、分、合”表示出来。整节课的重点更偏向于算法了,应侧重于除法“分”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上。建议从154÷2切入,学生详细说说“拆、分、合”,再用同样的方法说说154÷20,怎么“拆、分、合”,其难点是试商。

二、摆正心态,享受课堂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自己上公开课会有一定的紧张或畏惧,生怕“砸场”“丢面子”,少数人能做到平心静气、自信百倍地登上讲台。尤其新老师会把关注点放在上课的流程和听课的教师上,不仅浪费了课前耗费的大量备课时光和精力,又淡漠了学生的课堂成长。

许多教师把常规课上的很好,很扎实,但公开课效果却一般,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程序不得不对平时的自己刻意地进行改变,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这也是我要改的地方。其实只要教师把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水平发挥好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教了,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公开课。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学生课堂表现,充分展现学生的学情,立足于学生立场,达成既定的目标。

《角的度量》中,在量角器的教学后,许老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出固定度数的角,建议可以将该环节设置的更开放些,由学生自己定角度,然后通过思考、画出相应大小的角,最后再自己表达找角的方法。大家自己找自己想找的角,一方面角度多样,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自己上公开课有信心呢?我想除了要备课到位,心里有底气外,还应在平时多练、多上,尤其是自己年级教研组可以多组织老师上课、听课、评课活动,自己多争取机会,同时也要认真听取本组教师的听课建议,及时发现自己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提高方向,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反思,有针对性地予以扬长避短。

此外,摆正自己的心态。人无完人,课有短长,我们虽然渴求别人的赞美,但也更需要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上公开课的过程比公开课的结果更加珍贵,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要给自己创设能够进步和成长的空间,建立“教学遗憾艺术”思维,不可过分追求每个细微之处都力求完美。端正上课动机,减轻心理负担,日常怎样上课就怎样上课,“沉浸”其中,学会放宽心扉,释放自我,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以上都是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并结合自己近期上公开时的一些感受,听中学,看中悟,思中研,我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希望“双减”背景下,能够不断提升课堂效率,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责任编辑:李青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