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育知识 > 小学课堂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聚焦习作单元,探究如何在阅读中学表达

2023-06-19 16:59 来源: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    阅读 5.3万+
1
分享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抹绚丽“色彩”。习作单元的设计,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对独立的习作教学体系,呈现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习作单元,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习作单元的精读课要如何解读?”为了破解习作单元的教学难题,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我将聚焦习作单元,深度解读统编语文教材,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表达,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阅读中学表达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抹绚丽“色彩”,它直指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定位精准,目标明确,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习作养成。习作单元的设计,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对独立的习作教学体系,呈现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过程。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统编教材聚焦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从“写清楚——写具体——写真情实感”的进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构建出具体、完整、结构化的习作体系。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这类相对独立的单元板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尤其是在处理习作单元里的精读课时,教师们不知所措。在教学中,我们会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习作单元的精读课要如何解读?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区分习作单元精读课与普通单元精读课的教学?”、“习作单元与单元习作有何不同?”为了“拨云见雾”,我决定深入习作单元“内核”,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从优化精读阅读教学展开,从落实单元习作目标着陆,谈谈自己对习作单元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深度解读,推进单元整体教学
习作单元与单元习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习作单元”是以习作为内核,整个单元的设计、内容的编排均围绕并指向学生最终的习作成果,力求学生经历“习得方法—迁移方法—概括方法”的习作全过程,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水平的“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深度解读统编语文教材,了解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对比习作单元与其他单元在编排与设计上的异同点,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精准“出击”。
习作单元,就像一个闭合的“环”,环环相扣,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几个板块。
“单元导语”激活单元主题,点明语文要素(习作要求)
“精读课文”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
“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强化读写整合
“单元习作”创造性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聚焦习作主题,围绕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地开展习作教学,扎实推进习作训练,使得习作教学有始有终,最终合成一个闭合的“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开展进阶式的习作训练,真正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习作进步“看得见”。
二、指向习作,优化精读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是习作单元的“主心骨”。那么,习作单元里的精读课到底要怎么教?教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习作单元的编排出发,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怎么教?教什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怎么学?学什么?”在精读课文的解读中,精准定位“习作”的目标,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表达,在精读课中习得方法。
(一)创设问题语境,关注文本结构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其实就是习作的有效示范。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文本内容的解读,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因此,在精读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基于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从要素出发,关注文本体裁、关注文本结构。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时,我考虑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就着重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整体,探究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在生词检测及闯关环节后,我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当学生们读完以后,我并不着急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问题语境,将学生带回来四年级上册学过的课文《爬天都峰》,唤醒学生的旧知,引导学生回忆爬天都峰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写作顺序。通过这个问题语境,有效激活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们按照“日出( )——日出( )——日出( )”梳理文本的写作顺序。在此基础上,对接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夏天午后多阵雨”的新情境,指导学生在写“午后阵雨”这篇习作时,就可以按照“阵雨前——阵雨中——阵雨后”的顺序进行写作。
(二)搭建学习支架,强化读写整合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指向学生习作方法的习得,为了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深化“读”与“写”教学之间的有机整合,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即时性,让学生们有机会将阅读中所习得的方法、所获得的独特体验以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在阅读中学表达的教学初衷。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以有效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的探究,促进学生们的深度阅读,帮助学生们主动获得习作方法。
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一课时,我在课前导入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聚焦第五单元导读页,关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通过关注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们聚焦“说明文”,并在了解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着眼“如何借助说明方法将事物说明白”这个核心问题,走进《太阳》这一课。在阅读过程中,我提供表格式学习支架,以师生共读的形式,聚焦文本第一自然段,共同探究太阳的第一个特点——远。

在师生共读的这个环节中,我还为学生提供了评价支架“我能评:作者运用( )的说明方法,将太阳( )这个特点,写得十分( )。”通过教师示范的形式,“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个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支架评价说明方法的好处。而在太阳“大、热”这两个特点的探究中,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并利用“我能评”的学习支架,在小组间展开交流活动。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以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如何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将太阳“远、大、热”的特征说得清楚明白,并掌握了评价说明方法的方法。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深化了学生们对说明方法的认识,为学生们迁移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奠定了基础。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我借助学习单以及“我能评”的学习支架,由扶到放,既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及示范,又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与表达交流的空间,学生从观察、模仿到熟练运用,真正掌握了说明方法的运用,并体会了说明方法的好处,为习作实践做好了准备,促进了语言要素的扎实落地。
三、关注表达,落实单元习作目标
习作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交流的过程,既是言语的交流,亦是思维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我们最终还是回归于学生“写”的实践,即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输出。在习作单元中,我们要创造多样化、多维度的动笔实践机会,活化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们的语言实践,扎实开展写的训练,落实单元习作目标。在精读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实现“以读促写”,帮助学生们通过阅读获得习作方法,并对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接地气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新情境,促进学生们的迁移运用。
还是在《太阳》这一课中,在读后拓展环节的设计中,我就鼓励学生“现学现用”,尝试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老师的手机。在这个情景任务中,我以自己的手机为例,呈现手机的动态图以及相关数据,如长、宽、厚度、重量等参数。学生们对教师的手机相对熟悉,他们不仅可以结合教师所提供的图片及数据材料进行介绍,还可以结合平日里教师对手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如教师利用手机联系家长、利用手机的微信及钉钉软件布置作业任务、利用手机为同学们拍照、利用手机连接教室电脑,投屏播放一些教学资料、利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等。为了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我还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架:
你看,老师的手机小巧又时尚, 。(外观:颜色、大小、形状等)老师的手机功能丰富又强大! 。老师“机不离手”,手机就像 。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整合“初试身手”的学习任务,通过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及优化设计,引导学生们利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教师的手机。这个情景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具有生活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手机都比较熟悉,而且可以当堂进行展示、观察,能够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
在习作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习作”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实践,无论是语篇的整体感知、语篇的深度解读还是读后的拓展活动,都要服务于习作的动态生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推进单元板块的优化与整合,引导学生从句子的练习、仿写逐步过渡到段落的意义仿写,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习作表达的方法,并以具体的情景活动,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设计指向表达的读写活动时,教师应坚持“真情境”、“真体验”、“真表达”的教学原则,创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语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让习作表达“有温度”。
总之,习作单元的编排自行体系,就像一个闭合的“环”,每个环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无法精准定位习作单元的目标,就无法站在“单元整体”的全局角度去观察、评价学生的习作质量。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深度解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有机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整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板块,设计体现进阶性、持续性的小练笔活动,落实专项习作方法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为学生们的单元习作积蓄“能量”,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促进学生习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