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读书分享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021-03-15 08:20

来源:延安大学 杨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读书分享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脉不绝,书香留存。根据教科院2020年暑假读书安排,在王浩老师的指导下,《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小组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读书分享会。

走进作者:

塞缪尔·亨廷顿(1927-2008),美国政治学家,在哈佛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超过半个世纪,哈佛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曾短期担任卡特总统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冷战结束之后,西方国际关系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亨廷顿在书中质疑那些认为冷战结束标志着人类历史终结的乐观论调,以“文明”为单位重新划分冷战之后的国际政治地图,解释并预言未来世界政治的走向,本书的主题是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本书的五个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主要命题的推论。

书友论道

傅妍:

面对多变的世界我们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精神。

亨廷顿的这本书直接来源于冷战结束,世界秩序的新格局出现,最初是他为了回应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而写的。.在亨廷顿看来,“文明”大体指的是一个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宗教、身份认同和知识价值体系的人类群体,他在世界范围内区分出了八个主要的文明板块。亨廷顿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就像地震带一样,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新的世界秩序就是不同文明对峙的秩序。这本书出版五年后爆发了911事件,随后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长年的战争,似乎证明了亨廷顿的预言。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我们在面对这本影响和争议都很大的著作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精神。

焦文婧,史雅玲:

不同的文明告诉了我们什么?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特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利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个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李金玲、郑淇艺、金莹:

在书中寻找国际形式变化的智慧。

尽管亨廷道的宏观战略思维受到了新冷战思维的一定影响,但他的文字仍不失为推演世界文明演变进程的重要参考。在书中,他尝试用大量的事实依据和调研数据,并通过以往的历史演变所得出的历史规律来推演世界文明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他这种极为严谨的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战略格局、分析世界战略事态的良好工具,这一点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文字本身的价值。但是由于地域文化条件、历史原因以及作者本人偏见的限制,作者显然习惯于用西方人的思维和立场来考察问题。在他的笔下,东方的中华文明是具有强烈的扩张基因的,这一点显然与“和合”的中华文化所违背。但尽管本书的客观性存疑,仍不失为一部国际战略格局圣经。

杨镇、刘艳:

许多预言在今日得到了验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互联的环境里,一个病毒爆发能感染全球,一个美国黑人斯金纳-佛洛依德的死亡,能引诸多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动荡,所以,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变近了,但我们面临的环境却更为复杂,《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作家亨廷顿对新世纪世界各国的政治走向,冲突原因,以及未来发展做出的解释与判断。

最近几个月,中美关系紧张,我们的媒体报道有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对中美关系变化的相关事件进行报道,在这个大背景里,我们来看这本书,在很多事件上都能找到合理解释。中美贸易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攻击以及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其原因在这本书中都会有表述,这是一本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富有社会智慧的书籍,在当下国际环境背景下正值得一看。

老师寄语:

分享会最后,王浩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分享和总结。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一本书,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读书?”,之后要明白“怎样去读书?”最后要能够“坚持读书”。这是一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籍,其政治性和历史性很强,同时对读者的历史知识文化储量要求很高,但耐下心阅读,大家的收获和长进是不予言表的,在时下的国际背景中,和平与冲突并存,国际形势多变难测,而大家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在祖国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量,坚守自己的岗位,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呼吁大家多读书,在书籍中寻找智慧,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教科青年!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