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实践频道 > 实践报道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寻找丝路文物,感受甘肃魅力

2023-09-08 12:23 来源: 中国校园在线    阅读 1.1万+
分享

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位居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这里也是我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是我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沿着丝路走向世界,甘肃由此得风气之先,海纳外来营养,同时得益于丝路贸易的繁盛,在此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

经过这几天跟随团队奔赴各大博物馆探寻其中的丝路文物,找寻丝路遗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许多独特的文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站我们去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主要参观了丝绸之路展厅的文物,感受到了甘肃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甘肃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益于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许多珍贵的丝路文物留在了甘肃,它们见证了古今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历史,在这一站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靖远县出土的东罗马鎏金银盘,在地底经过千年岁月它的色泽仍然灿烂耀眼,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在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的盛况。我隔着玻璃仔细观察了银盘的外表和造型,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千年,经过风沙的洗礼,鎏金大部分已经脱落了,但从银盘上的一圈圈浮雕纹样就可见它当年多么精美绝伦。古人的工艺品令我不禁赞叹,同时也为能在现代看到千年以前尤其还是外国古人的文物遗存而感到庆幸。这只银盘上不仅有鎏金,还有满盘凸起的精美花纹,明显是工艺品,只能做摆设,肯定不是用来盛东西的。而把盘子、碟子作为观赏品是西方人的习惯,中国人习惯用盘子做日用品来盛放东西。不错,博物馆的简介上写着这只鎏金银盘确实是外来物品,为东罗马帝国的产品。它大约是一千五六百年前舶来的,现今落脚于甘肃省博物馆,成为众多馆藏文物中的“异类”——但也正是这个“异类”见证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听讲解员介绍到,这只鎏金银盘被称为是黄河滩出土的“洋玩意”。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有中国文物,而中国博物馆中却鲜有出自西方的文物。西方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或是被劫掠去的,但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西方文物却是从甘肃本地出土的。这就能证明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位。当时这件文物是在1988年的夏天被靖远县北滩乡的一户农民在挖房屋地基时忽然发现的,当时农民洗去厚厚的泥沙发现这是一件精美的浮雕银盘。但盘子上面满满浮雕的花纹却没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充满了异域风情:外圈枝蔓缠绕的葡萄卷草纹、卷草纹中间还点缀着虫鸟、中圏及银盘中央浮雕的人物都像欧洲油画的风格,所以这肯定是一件外国工艺品。可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西洋盘子怎么会深深地埋在中国西北农民家的宅基地中呢?沧海桑田,如今农民家的宅基地在数千年前却指不定是河流、荒滩,靖远县汉代隶属武威郡管辖,这个位置正当丝绸之路从关中、陇东到河西的中继点上,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可见,从两汉至隋唐,在靖远这个丝路要隘、黄河古渡口,日日商旅使者络绎不绝,胡商旅人都要在这里东渡黄河停船靠岸或歇脚住店。今日的农家院落,却是当年的丝路要冲。对于这件文物如何会在甘肃“落脚”有两种猜想,有可能是有一支从远方大秦来的使团,他们携着这只鎏金银盘作为献给北魏皇帝的贡品,他们越过帕米尔高原,经天山南路的西域诸国,穿河西走廊,东渡黄河后终于来到这里,经长途跋涉到黄河渡口已算长安在望了。使团在驿站歇下,准备第二日再踏最后的旅程。可就在这里,他们遗失了鎏金银盘。也有可能是有一支从大夏国前往中国的商队,这只银盘是他们行贩的各类商品中的一件,在东渡黄河时却不幸遭遇风浪,包括鎏金银盘在内的许多货品不慎落入滔滔黄河中,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河水把银盘冲上河滩,沉入泥沙之中。而到底是遗失在驿站中还是掉落在了黄河里,这些只是今天我们的想象和推测。但不管怎样,黄河滩、古渡口、丝绸之路要冲,是靖远县北滩乡农家宅基地出土这件文物的合理理由。我们隔着玻璃仔细端详这只鎏金银盘,听着讲解员为我们分析这只硬盘的样式,银盘上的浮雕除掉外圈葡萄卷草纹样外,中圈及内圈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们。我们很熟悉的譬如阿波罗、宙斯、雅典娜等等都是流传很广的名字,这些神祇便代表着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明。虽然中圈这十二位奥林匹克山的大神们个个身份非凡,但这件银盘的主题人物却是健美俊朗的酒神及自然之神——狄奥尼索斯。银盘内圈主体图案是凸起的,似是用银片模压成高浮雕纹样后再镶嵌于盘心。这位美男子卷发无须,上身裸露,身材健美,腹下裹巾,右手持双杖扛于肩上,美男子斜倚着猛兽,却还显得那样姿态优雅,神情闲适。倚坐的猛兽抬着头张着口似在咆哮,样子极是凶狠。狄奥尼索斯在古希腊神话中相传他首创了用葡萄酿酒,还把种植葡萄和采集蜂蜜的方法传播到各地。古希腊人热衷于饮酒狂欢,酒神狄奥尼索斯自然便成为人们最热爱的神。“酒神”骑着神兽东游神州,不料还未到神州国都就在黄河东岸“折戟沉沙”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参考我们查找的资料,这样神奇的故事和奇妙的缘分令我感到历史真的很神奇,这只鎏金银盘如此奇妙且曲折的经历才让我们在今天不用出国,在博物馆中便能看到体现着古希腊文化的西方精美文物,了解古希腊文化,也能通过文物了解到古代甘肃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要冲地位。所以保护文物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些历史,看到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做到的。

第二站我们去到了武威。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有“通一线之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位,当地出土过很多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尤其是汉代遗存蔚为大观,可谓承千年古史,汇四方文明,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枢纽,也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在武威我们一共去了四个地点调研,但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雷台汉墓和武威市博物馆。

走进威武雷台汉墓景区,马踏飞燕的形象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视线焦点,清晨的和煦阳光下,铜马的塑像熠熠生辉,如天马行空,奔驰在蓝天白云之中。我们主要去参观了雷台汉墓的墓室遗址。跟随着讲解员我们走近雷台观,高大的夯土堆笼罩住我们,雷台汉墓便是在这近10米高的夯土堆下发现的。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代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雷台汉墓是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1号墓室,而且无耳室。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狭长而阴凉的墓道,墓室的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带左右耳室、中室附带右耳室、后室组成。在狭长的甬道我们看到了雷台古井,因为能将投入井中的钱币放大而闻名,讲解员告诉我们,将钱扔进井里,也代表着古人对前程似锦的美好期盼,看着井中有很多现在的纸币,听到这一解释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墓道中设一口古井是这样的缘由。往墓室深处走,来到墓门之前,讲解员专门为我们介绍了墓门上方的石砖,起初我们都觉得它只是普通的石砖,可讲解员说这是砖雕门阙,与旁边横向排列的砖块不同,门阙的砖块呈扇形纵向排列,确实像大门上方的牌匾一样。继续前进,弯腰穿过低矮的墓道,就来到了出土了铜奔马仪仗队的墓室,身处墓室,看见古人修筑的千年不倒的拱形墓顶来以此分解墓室顶端的重力,我不禁发出赞叹,在那个物理还没有重大发展的时代,古人已经懂得建筑的力学,真心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而墓顶中央也藏有玄机,顶端最中间嵌有方砖,这便是彩绘的莲花藻井,虽然现在色彩受到氧化影响已经褪掉了,但还可以看到上面的莲花纹样,这样精细的铸造让我们看到了千年以前古人的美好夙愿和往生的思想。左手边的耳室便是当年发现铜奔马仪仗队的地方,其中昂首挺立在最前面带领队伍的铜奔马便是有名的马踏飞燕,一蹄踏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呈飞奔状。体型矫健,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我不自觉就将在省博看到的气势高昂的铜奔马带入这里,古人将整个马的重量集中于踏在飞燕的一足之上,巧妙运用力学,排除了地面和空间障碍,科学地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凌空飞驰的奔马形象,这样精妙的手艺让我难以想象古人到底尝试了多少次才得以成功铸造这一传世文物,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才使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千年以前的工匠技艺和社会生活。铜奔马仪仗队包括38匹马、1头牛、14辆车和17件武士俑、29件奴婢俑,车队后部是由5匹马组成的一个队形:中间1匹马体形健硕,威风凛凛,应为主人的坐骑;其他4匹前后并列,护卫着主骑,是主人卫士的坐骑。队伍的后面还有辆负责运输的牛车。这一完整壮观的仪仗队仿佛让我看到了千年前的汉官威仪,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汉代的礼仪制度和历史。

在武威市博物馆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盛唐通邑”这一板块,看着这四个字我们都可以想象在当时丝绸之路的繁盛之景。讲解员告诉我们,隋唐300余年间,武威的社会生产和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丝路贸易的再度繁盛,中外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并不断扩大,此时武威地区的居民众多,商旅云集,人声鼎沸,互市繁荣,佛教文化也异彩纷呈,胡乐琵琶抑扬顿挫,西凉伎乐,霓裳羽衣,武威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迎来文化发展的新辉煌……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仿佛让我置身千年以前武威城中万家灯火、人声鼎沸的繁华之中,看到了中外往来络绎不绝的商旅,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繁盛之景。

展台上的一枚金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便是出土于凉州区金沙乡赵家磨水坑四组出土的西域金币,金币直径2厘米,金币上有模铸纹饰。虽然这是块小小的金币,但它却承载着武威在丝绸之路贸易上的重要历史,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展台上,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可它当年经过多少商人的手,历经万里,走过山川大漠,跋涉千里才被带到中国,深埋于西北的黄土之下,千年后才重见天日,带着昔日的丝路辉煌,向我们展示它的光彩。看着这枚小小的金币,我不禁赞叹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正是开辟了这条道路,才让域外的文化、商品、物种传入中国,也让这些珍贵的域外文物留下来成为甘肃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见证者。

另一件让我难以忘记的文物就是抱鸟童子陶俑。这座陶俑是唐代的文物,采用了红陶泥质,仔细端详这尊人佣的样貌,童子怀抱一只鸟,跪坐在仰覆莲台座上,童子大眼高鼻,长长的卷发披在肩上,右手环抱鸟颈,左手抱着鸟尾,鸟嘴呈现喇叭状,表面施有白彩和粉红色彩,色彩大多已经脱落,但还可以隐约看见颜色。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发现童子的五官以及发式均有外来民族人种的特征,可见在当时的武威,由于丝路贸易繁盛,异域商人往来交流,一些外来人种经过丝绸之路来到这里,并在此生活定居,促进这里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发展,描写凉州的诗词中也多写到异域人民的往来,这些都再次有力的证明武威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要塞位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重要考证。

在武威市博物馆,昔日的繁华仿佛就在眼前,其中有场景还原再现了凉州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镇馆之宝汉王杖诏书令册简、精美的彩绘漆木鸠、巨大的青铜鍑……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了解每一件国宝,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武威的历史沿革。更有出土的域外文物将我带入古时“凉州七里十万家”的灯火辉煌、贸易繁盛的丝绸之路要塞之地,让我仿佛走过凉州到武威的千年历史,感受到了武威历史文化的精彩华章。

在切身感受到了武威的文化底蕴,亲自进入出土铜奔马仪仗队的古墓参观后,我感受到了大西北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这些都可以说是绝世瑰宝,我们需要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和遗址,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未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促进文物保护和宣传,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现个人价值。

回到兰州后我们去了钱币博物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拜占庭金币。中国与拜占庭早自公元2世纪以来便开始了友好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连接这两个大国的纽带,得益于丝绸之路的通商,我们可以看到在甘肃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如今亲眼看到了只在课堂上频繁提到的古老神秘的拜占庭帝国的钱币,我不禁仔细观察起来,通过查阅我了解到该金币流入中国的时间比萨珊银币晚一个世纪左右,因为东罗马帝国距离中国更加遥远,而且波斯人长期控制丝绸之路,只是在粟特商人取代波斯商人的优势地位后才较多地输入中国,小小的几枚金币却是历经如此波折才被今天身在中国的我们看见,我更加感到文物的珍贵,也感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正因为有了它,中外贸易才得以流通,文化经济交流才得以发展,物种才能传入中国,丰富我们的食物种类,为我们的历史长河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如今更应该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坚持国家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好与外国交流合作,互惠互利,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

在最后一站参观兰州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在展馆第三单元——“汉唐古道,丝路要津”中发现了这样一件与众不同的文物——海兽葡萄纹铜镜。铜镜上的葡萄是多子的象征,瑞兽又和龙生九子中的狻猊相对应,体现了古人对多子的期盼和吉祥如意的心愿。铜镜上雕铸的瑞兽葡萄纹工艺精巧而细腻,纹样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传说中的瑞兽,也了解到了古人心中瑞兽的模样和心中的美好夙愿。在南北朝时期,葡萄图案纹样由西亚经中亚传入我国,到唐代,葡萄纹和海兽纹成为铜镜流行的纹样。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富裕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透过铜镜上的花纹,仿佛让我和古人能够沟通,与千年之前的人对话。这件文物也充分证明了甘肃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充当着重要角色。

经过短短一周的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我不仅看到了曾经不太了解的许多丝路文物,也真正明白了甘肃在丝绸之路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明白了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性,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合作才能达到互利共赢。在找寻丝路文物的过程中感受甘肃文化的魅力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遗风,在珍贵的实物资料中推动历史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以实践促发展。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