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媒路上 我们的名字叫“微光”

2021-04-02 11:11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吴红容    阅读 4.9千+
0
分享

遇见是神奇的安排,是一切的开始

遇见,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华丽的告白,是一段美好的缘,一段邂逅,给了我与素不相识的“新闻”一个开端。透蓝的天空下,微风拂过平静的绿叶,又是平常而独特的军训一天。这时,一群蓝马甲出现在我的视野,蓝色的马甲在迷彩服之中显得分外亮眼,他们扛着相机,拿着话筒,在操场的各个角落进行采访,落落大方、眼睛里闪着光芒,趴在地上摆出五花八门的姿势寻找绝佳的角度、等待恰到好处的时机。此时,对蓝马甲的敬畏之心、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并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直到在食堂门口再次遇见蓝马甲,我开始蠢蠢欲动,犹豫再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讲台,开始了我的校媒之路。如果我当时没有从食堂门口经过,也许就会错过这场相遇,这就是命运创造的巧合与未知,一切就好像冥冥之中已有定数。遇见校学生新闻中心,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

好庆幸,我还在这里

在这里奋斗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值得被铭记。我记得第一次接到新闻任务时的激动、第一次明德楼值班的小心翼翼、第一次将稿件给学长审核的忐忑、第一次完成招新视频的感动自豪……记得第一次拍展板照,没有经验效果很糟糕,部门学长不能现场指导只能通过网络给我们发消息、语音电话,耐心讲解指导布局构图、拍摄重点,一张一张的指出错误,一遍一遍的审核,那一刻,我既惭愧,又深深地被感动,没有丝毫的责备,更多的是体贴和理解,对图片的高要求更是让我明白了新闻工作的严肃性。正是他们对我们的耐心帮助和倾囊相授让我更快蜕变成长,他们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我,从最初的手忙脚乱逐渐熟悉中心事宜,从对照片只追求好看到追求有故事,从小白到明确记者素养—— 保持敏锐、随时发现、随时捕捉、时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一路走来,见过凌晨的星星凌乱的撒满夜空,也收获朋友圈两万步加的运动排行榜第一,曾被包袱压的喘不过气来,也曾因学长学姐的一句肯定而在码字的深夜里满怀激情,也曾磕磕绊绊的经历和焦头烂额的琐事抱怨,而后又自我安慰、重整旗鼓。室友常调侃说:“我晚上睡觉前你的灯亮着,早上醒来时你的灯还是亮着,累不累呀”。我回答:“累,但是值得”。我拿人家追剧、刷微博的时间去定格、去和校园优秀榜样对话、去撰写视频文案……这些经历都值得我去珍惜与守护,能够开阔我的视野、让我获得新的心灵塑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在哪里?也许我会过着泯然众人、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充实,有这样的契机参加比赛。今年是母校80周年华诞,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迎校庆活动,而我也在第六届“最美重理工”大学生摄影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其他的摄影作品也被作为80周年摄影作品展出、被人民网报道,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校友、老师、同学看到理工最美时刻,为80周年送上独特的生日祝福,我真的很荣幸、很自豪。同时,在这里我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收获了许多真挚得友谊,我们一起约拍,一起熬夜,完成工作后一起吃饭,有这样一群小伙伴,真的很浪漫一朝校媒人,一生新闻情”的团训代代传承,温暖有情怀的氛围,更是让我逐渐对校园记者这个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我想要在校媒之路的句号画上之前留下些什么,坚持下去,一直走下去,与中心共成长!

校内原创图片


校媒人,永远在路上

学生记者,永远是我们最响亮的名字;蓝马甲,是我们最独特的印记、最好的标识。作为一名校媒人,我始终将党委宣传部李岚部长提出的“主动、高效、有序、严谨”总要求铭记于心,始终谨记覃哥常说的“主动才会有故事”。在母校八十华诞当天,新闻中心没有原地不动,而是主动出击,在新闻现场“抓活鱼”,穿梭于台前幕后,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捕捉暖心瞬间,用相机定格无数珍贵时刻,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校庆点滴为80周年献礼。奔走在校园各处虽有些疲倦,但当看到遍布校园各处的蓝色背影,立刻干劲十足,充满力量;看见老校友回家的喜悦,校友孩子天真可爱的笑容,更多的却是感动。

从前,我眼中的记者是风光而又神秘的存在,直到遇见校学生新闻中心,才发现当“记者”的光环与荣耀褪去,剩下的却是责任与担当,这份责任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与努力。脱下蓝马甲,我们是被淹没在人群中平凡的一个;穿上蓝马甲,带上工作证,我们永远是校园声音的传播者、理工正能量的汇聚者。校媒人永远不会缺席,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都需要光,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于学生记者而言,每个人都是那一束微光,以微光之力,点亮世界。

图片源于作者自制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