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校园文学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清明雨上,扫墓祭祖,郊游踏青

2021-04-13 20:36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高雨浓    阅读 5.1千+
0
分享

4月4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节日。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处于仲春与暮春交替期间。此时节世间万物干净清明,生机正旺盛、吐故以纳新,气温持续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传统祭祖习俗(安徽师范大学高雨浓提供)

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祭祀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它源自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老敬亲,尊亲敬长,中华民族在此过程中厚植亲情的温暖,强化家庭成员中的亲情纽带联系,也是弘扬孝道亲情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渠道。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融人文关怀和传统文化为一体,表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安徽师范大学校内踏青景色(安徽师范大学高雨浓提供)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期间,阴气消退,阳气上升,万物生机正盛,春意盎然,正是郊游踏青好时节。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感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清明作为传统节气被划分三候,初候为桐始华,二候为田鼠化为鹌,三候为虹始见。“桐始华”意即清明到来,白桐花初开,沁人心脾,在古人看来,白桐花开花较晚,又在清明时节,于是将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田鼠化为鹌”为阳气更甚,至阴之物田鼠受到阳气扰动而躲回洞穴,相反,喜爱阳气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大地呈现一片草长莺飞之景。“虹始见”曾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被提及,清明时节雨水较多,此时天气多风,尘土易被扬起卷携,而植物枝叶繁盛,对空气中的灰尘起一定阻滞作用,便易有美丽的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
清明节除了祭祀先祖与郊游踏青外,还有其他一些颇具特色的习俗,如植树和插柳。相传是世人为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衍生出的习俗,也有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之说。有的地区的人们还会特意将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固有古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值此时节,也有着独具特色的食物来增添节日的氛围。寒食节冷食习俗将移植到清明节,北方地区吃鸡蛋、冷饽饽和冷高粱饭等。南方地区喜好食用青团,闽南侨乡等地,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一年清明至,烟雨蒙蒙,念怀绵绵。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