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育知识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程谓知音】第三期:工匠精神之赵州桥

2021-04-08 14:59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网通站 周海慧    阅读 5.2千+
0
分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今天我们来说说一座千年古桥——赵州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已有1400余年历史。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但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断,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决定在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

   

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洨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将赵州桥的基址选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为以粗砂为根基可提升桥梁的承重力度,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李春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赵州桥的桥台设计为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直接建在天然砂石上,并在此基础上用5层石条砌成桥台,每层较上一层都稍出台。

为了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使28道拱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紧密牢固,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每一拱券采用了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倾倒;在桥的宽度上也采用了少量"收分"的办法,就是从桥的两端到桥顶逐渐收缩宽度,以加强大桥的稳定性。

   

李春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了护一层拱石,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平拱即扁弧形拱的形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还节省了石料;李春在大石拱的两肩又设计了两个敞肩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州桥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人们用专业的技术来解决它们。

建桥200年,因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小拱有欹斜崩裂现象,后人用补石重砌方法,恢复了原状,并复制栏板望柱,以还原貌,桥工坚固。

宋治平三年,因凿铁腐蚀脱落,被盗使外侧拱出现侧倾现象,于是众工扶正复原。

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二年,因桥面石经车辆长期碾轧,“辙迹”很深,凹凸不平,不便行车。工人新铺了桥面石,完成此役。

   

桥梁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各类桥梁中,中国桥梁占据了一大半,可以说中国桥梁工程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长春工程学院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已开设有一段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我校优秀学生李志成毕业于该专业,现任中交二航局第五分公司高级桥梁工程师。作为工程学子,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创新,只为日后实现中国桥梁强国之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