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润泽书窗|留住童年的乡愁

2021-04-07 12:52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闵梦媛    阅读 4.6千+
0
分享


栏目引言


润泽二字,意指以雨露滋润,使其不干枯。人亦如草木,倘若精神世界经常未得书香诗意浸润,则如贫瘠荒漠,干渴空洞。每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灵魂,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作者把书当成了镜子,把对书的解读、品味都交给了芸芸读者。一本好书流传成为经典,离不开每个读者被这本书润泽灵魂的记忆。

关于书的记忆,有些在于书的内容本身,有些在于人读书时的一段场景。场景或是当时遇到的、想到的现实中的人、物、事、景,或是有时读书读得入迷了,竟将书里书外融为一体,恍恍惚惚间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这样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时隔多年都在脑海里挥散不去,每每忆起,都带有当时读书的情愫和意境。所以,和书有关的记忆是否也代表了你的初心和本真?是否代表了人生某一阶段的感悟和憧憬?希望通过这一扇小小的书窗,能重新唤起你对书的记忆,一起来重温那些年,那些书,那些人和事,延续对读书的热爱,用书香润泽你的灵魂。


本期导读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谈及《城南旧事》,很多人都看到了他们的童年。作为林海音文学生涯中最经典的作品,小说在细水长流的叙事中自然散发出了文化乡愁,一方面折射出对人伦亲情的追寻;另一方面还体现出对风土人情的眷恋。乡愁,是人对于家乡和曾经生活场景的持久的、深刻的、美好的眷恋的心理活动,童年的乡愁更像是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歌谣,春风拂面,却感伤于匆匆而过。

小说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小说构成,这五个短篇既相对独立又有其内在的完整性,它是英子的童年成长历程,也是老北京深刻的社会生活百态,书中不断弥漫着生活的伤痕与成长。《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最后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虽然是含蓄的口吻,却有无限凄凉之感。秀贞和妞儿、曾与英子推心置腹的“小偷”、英子喜爱的宋妈、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连亲爱的爸爸也离英子而去了……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那时英子高兴地憧憬着长大;而当兰姨娘上马车离开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时,“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对于童年,英子开始有了说不出的眷恋之情;宋妈回老家时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你弟弟再吵嘴”时,英子己经痛楚地意识到童年的渐行渐远;而爸爸己经不拿英子当小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在爸爸的谆谆教诲中, 英子真的长大了。亲友们离英子而去,纯真的童年也成了遥远的回忆,但那份思念和伤感却魂牵梦绕,浓浓的乡愁便油然而生,发生在故乡的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因此《城南旧事》里的乡愁是伤感的,又是无可奈何的。

对我而言,初读《城南旧事》时我还是个八九岁小孩子,那时候我家还住在城中古旧的老巷子里,每天放学归来便搬着板凳坐在家门前看书。幼年的我这样看书一来因为我爱热闹,坐在家门口可以看到长长的巷子里人来人往,二来我贪注目,偶有对门的奶奶出来烧炭炉,或是后街的婶婶刚从隔壁打麻将出来,她们见我坐在家门口的青瓦屋檐下看书,必是要夸赞一番用功。怀揣着这样对读书半真半假的小心思,童年间倒也读了不少书,看过了不少人和物,但最清晰的还是与童年住的巷子里的记忆。殊不知,年少的我虽在书中看过从未见识的大千世界,但身处小小街巷,脑海里满是修皮鞋的绵延的吆喝声、孩童在石板路上追逐的脚步声和女人们一起织毛衣的闲话声……而如今成年后再读《城南旧事》,总觉得英子仿佛有童年的我的影子,书中的那些人和事好像我亲身经历过一样,可惜童年的古老巷子已经成了落日余晖中的倒影,再也回不去了。

因此,《城南旧事》是作者对人类失去的东西的寻找,是对现实的独特审视。而“故乡”这个生动而真切的文化语境,因为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使得故乡原有的风土人情越来越难以追寻,许多故乡的建筑在时代的变迁中不复存在。故乡在这些孩子的脑海中慢慢模糊、混沌,他们渐渐缺失了对故乡的认同及思念,更缺失了像小英子那样自然丰富的成长。很多孩子阅读《城南旧事》时,他们往往不能感同身受主人公温暖的童年经历和作者对北平的眷念,更无法理解《城南旧事》中融不开、冲不淡的文化乡愁。

童年时代所拥有的快乐,会滋养乡愁的内涵,会丰富故乡的内核。想要留住童年中的乡愁,我们该留下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在小树林里爬树、捉迷藏、捡石头、编花环;让他们在古旧的巷道里看人来人往、墙影斑驳、青苔苍苍。这样孩子们会更加幸福,更加快乐,度过一个完整而富有的人生,成长为更加坚定的人。希望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有故土,有乡愁。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