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需要多少天?

众所周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有益,但实际上想想我们从小到大,真正一直坚持的好习惯有多少?习惯如此重要,你是否也好奇到底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重复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呢?其实为了探索习惯的养成,历史上已经做过许多次实验,在其中比较有名的结论是“21天效应”和“66天习惯养成法”。
21天效应: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自己。第二个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个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伦敦大学心理教授沃迪说,无论是早起运动,减肥等习惯养成只要撑过66天多半会成功。习惯养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持续不断的坚持,如果连续中断几天,就会增加习惯养成花费的时间。
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半途而废?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由大脑来控制,但其实大脑具有“惰性”。许多人认为大脑天生勤奋、专一,且具有达成目标的高效执行力。实际上,人们过高的评价了大脑。大脑偏爱固定的自动化处理模式,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或不熟悉的内容。大脑为什么喜欢固定的工作流程呢?其原因在于大脑的“高能耗”。成年人的大脑重约1.4kg,但大脑需要消耗人体能量的20%。因此我们才会产生“无法持之以恒”“无法立刻行动”等想法。
所以我们要克服惰性,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
1.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可以将我们的目标或愿望灌输至潜意识当中。当潜意识接受了暗示的讯息,便会建立你的信心,调动你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帮助你完成目标。所以当你采取行动时,请告诉自己这很简单,如此一来,事情就真的变得简单了。
2.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成功是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可以将大目标化小,逐步完成。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踏实的积累成功的体验能有效提高我们完成目标的信心。
3.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泌能让人感到愉悦,是大脑的奖励机制。其实我们可以采取合理合适的办法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例如适量运动、冥想、做感兴趣的事(阅读,手工,摄影……),挑战新的事物,保持充足的睡眠等等。当我们身心愉悦的时候,那些看似艰难的挑战也没那么可怕啦。
威廉詹姆斯说过:“习惯改变,人格就会随之改变,人格改变,命运就会随之改变。”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所以快行动起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吧!
文案:刘柏琦
图文编辑:阎秋
发布:刘哲
审核:董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