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书香致远 | 鲁怡:突围人生——读《苏东坡传》有感
编者按:2021年寒假,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鼓励电气学子研读经典名著,增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展了“跨越山海,书香致远”经典阅读活动。同学们坚持利用寒假时间阅读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做到“开卷有益”。
苏东坡,惊才绝艳的一代名家,拥有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才学思想和品行性格。他有很多重身份,“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苏东坡多维度的人生让我在感叹之余又生出几分敬仰。这样的人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不足为奇。苏东坡最吸引我的,是他可爱的性情。
“可爱”是我在林语堂先生这本书中见到的最通俗的字眼了。他用“可爱”来形容东坡,说他“元气淋漓富有生机,是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可见林语堂对苏东坡是十分偏爱的。不仅仅是林语堂,这样关于苏东坡的欣赏与赞美之词,总会不时出现在不同领域不同人的口中。
高中时期,在语文老师的指点下读了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文中开头说某报社打来的专访电话,问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先生回答的,正是苏东坡。
那是我第一次对苏东坡有了一点近距离的了解。在我的心里,名家定是像电影电视剧里的一样,气质卓然,自始至终拥有超人的心智和才华,所作所为皆为凡人不可企及。但是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苏东坡不是这样。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名家也会害怕,也会在官兵临门时缩在自己的家里不敢出来,也会在面对恶劣的审问时无法做出像样的辩驳。原来,名家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困于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腌臜的尘埃里滚过后,竟是愈发的流光溢彩,在真正的自我当中重生。
我惊艳,也好奇。我忍不住想要去了解,究竟是怎样的力量,造就了这样一个人。
于是,在这个假期我终于与《苏东坡传》相遇了。
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样的惊艳已经转变成无尽的感慨。《苏东坡突围》涉及到的是苏东坡第一次遭受迫害的经历。他一生受过两次迫害,一次正值壮年,一次已至暮年。这两次经历就像是两个界碑,一个是从幼稚到成熟的催化剂,一个是从羁绊到超脱的里程碑。当然这种总结性的界定可能并不恰当。纵观东坡的一生,他始终保有豁达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处世之道,他的成熟与超脱也不是在两次迫害的打击中一下就具备了的。人生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以时间为引,由信念镌刻。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点:初心不改,人生就会在时间的考验下,调和出独一无二的色泽。
年轻人有热血豪情,也有顾虑重重。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却不知道去深究做事的原因,“迷茫”当是这种心境最好的形容了吧?都说“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选择读《苏东坡传》,是怕自己囿于狭隘的心胸、忧郁的态度,想要从苏东坡旷达的人生里找一找答案。苏东坡也有痛苦迷茫的时候。他身陷囹圄惨遭诬陷,却没有人肯站出来为他辩白时,可想他是多么地不安与无助。面对凶猛的诬陷与折磨,他也一心求死过。他请一位善良的狱卒带了两首诗给弟弟苏辙,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埋骨的地点,他希望是杭州西湖。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无边的寂寥中,苏东坡开始自省。他觉得自己缺少自知之明,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他的弱项所在。“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他撕开血淋淋的口子,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
这是我学到的第二点:分得清是非黑白,不被名利遮住双眼,正视自己,不自欺欺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面对很多琐碎小事时,我总是后悔自己不能潇洒一些,放下偏见,不再斤斤计较利弊得失。我总是在烦恼,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苏东坡那般的旷达?读杨雨教授《唐宋词经典——杨雨如是说》时,杨雨教授借苏东坡《定风波》阐明她对苏东坡处世哲学的理解,即智慧与旷达的融合。“旷达是性情和人生态度,智慧则是修养和素质,只有智慧修炼到家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旷达的性情。因此,智慧是深埋在土壤中的根本,旷达则是沐浴在阳光下的枝繁叶茂。”
这是我学到的第三点,想要获得旷达潇洒的性情,获得足够的知识才是基础,舍本逐末地追求没有任何效果。
《苏东坡传》开头放了几首词,最后一首是《临江仙·夜归临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是镌刻进心灵的字字珠玑。苏东坡的守正不阿、旷达洒脱,将会成为我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鲁怡
作者班级:电子2017-04班
班级职务或社团任职:电子2017-04班文体委员
我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电子2017-04班,家乡位于彩云之南,滇中一个美丽安静的小镇。我喜欢音乐、喜欢吉他、喜欢传统文化,一直在艰难追逐从未放弃,自己的未来凭心而定。我热心班级事务,愿意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平平无奇但愿意不断努力,正在催促自己快快成长为一个能担当的成年人。
书籍信息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历来被文学界推崇为人物传记写作的典范性作品,激情澎湃,文字优雅,对传主的刻画精致入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语堂就着手《苏东坡传》的写作。1947年完稿,由纽约约翰·黛公司,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先后出版。此书原名为 The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angpo”,可直译为《心旷神怡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20世纪有宋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