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挖本土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挖本土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2021-04-21 20:58

来源:原创 王清蓉 王梦彤 戴思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创新“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把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广大团干部和团员学习党史、重温初心的生动教材,通过理论学习、实地体悟、情景体验等多种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岁月冲刷

抹不掉英雄的身影

时代变迁

冲不淡英烈的浩然

徐生院依托淮塔红色教育基地——徐州市泉山区“人民的胜利”淮塔青年学习社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研学活动,通过理论溯源、情景沉浸,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党史学习真正“鲜活”起来。

01

支前小道


● 支前小道长260米,为纪念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壮举而修,是青少年开展支前体验活动、感悟伟大支前精神的重要纪念和教学场所。在这里,我们通过品读朗朗上口的支前顺口溜,学习儿童碾米团、支前小推车和小竹竿的自述等故事,亲自体验用小推车运送物资,感受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艰难付出和他们坚定支前的决心。

可别小瞧这个推车,它在淮海战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淮海战役中,所有的小推车数量加起来能够从北京到南京排两排。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同学们体验用小推车运送物资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又坚定的向同一方向流动,穿行在1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如同珍珠一般,闪烁着熠熠光辉,指引着我们砥砺前行。


02

徐州双拥馆青年学习社

在徐州双拥展览馆青年学习社,我们重点了解准海战役中支前民工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舍家支前的故事,参与情景剧体验,探索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富强新中国的过程中,徐州军民一心、守望相助取得新的人民胜利的“制胜法宝”。

认真聆听解说


红高粱、红辣椒和红萝卜咸菜是支前民工自己带的干粮,这就是著名的“三红”。支前民工们肩上挑的、车上推的是大米、白面和煎饼,而自己吃的却是从家乡带来的“三红”。当时流行的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这一首歌谣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至今听起来依然能够让人感到心中暖流激荡。


情景剧演绎的生动而感人,在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群朴素爱国的百姓,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舍小我为大国。

03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纪念塔于1959年4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兴建,1965年落成,塔高38.15米。塔体正面镶嵌着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塔座正面的镀金隶书碑文,它是由陈毅元帅亲自审定的,短短的767个字,高度概括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及胜利的伟大意义,铭记了淮海战役烈士们的丰功伟绩。


学生代表发言

同样的年纪,不同的年代。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选择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革命时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有幸生于和平的年代,长于富强的中国,我们定会将这颗红色的火种深埋心中,植入基因,让不灭的信仰指引前行的方向。



重温入团誓词



缅怀革命烈士

巨大的花岗岩墙面上刻的是领导人题词和《淮海战役烈士名录》,抬眼望去,密密麻麻一片。他们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今变成了两三个文字。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寸山河一寸血”。英雄已逝,英雄长存。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徐生青年们研学了深受青年欢迎的“网红点”“打卡地”:支前小道、徐州双拥馆青年学习社、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三个站点。他们通过品读朗朗上口的支前顺口溜、体验用小推车运送物资、参与情景剧体验、重温入团誓词、缅怀革命烈士等环节,系统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组织徐生青年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引导他们在思想与理论的碰撞中,探寻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徐生青年体悟中国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沉浸式感受徐州军民鱼水情深、守望相助,坚定“人民胜利”的“制胜法宝”理想信念,切实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