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电影推荐:《美丽心灵》—— 不平凡的爱,照进生命裂缝的光。
《美丽心灵》——“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我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
他是天才,他是疯子;他提出“纳什均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患精神分裂症受困终身。他,就是约翰·纳什,是电影《美丽心灵》的故事原型。作为一个数学天才,在本应灵感迸发、在数学桂冠上努力摘取桂冠的而立之年,患上了长期受其折磨,惶惶不可终日的精神疾病时,他该何去何从?当人生的电影走向结局,那颗美丽纯洁如钻石般的心灵还能否闪耀如常?
1 孤独的天才
毫无疑问,约翰·纳什是个天才。20岁时,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四所大学同时向他抛去了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爱因斯坦所在的普林斯顿大学。在学期间,纳什年纪轻轻就成为万众瞩目的卡内基奖学金得主之一。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这种思考超脱了世俗的桎梏,远离了庸碌的烦扰。
22岁那年,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顺利毕业。当时的他一定没有想到的是,就是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构筑起了"纳什均衡”博弈理论的大厦,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纳什虽然有着超凡的智力,却从小性格内向,不擅长人际交往。他的小学老师曾评价他”有两个大脑,却只有半颗心“。因为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他被外人误解为个性古怪孤僻。他的内心,敏感脆弱中又带有一些偏执。他总是独来独往,并且相信自己的永远是正确的。正是这种孤僻与抗拒融入的心理,给他的精神分裂症埋下了种子。
2 真挚的爱情
纳什和艾莉西亚都是孤独的天才。尽管在别人看来,纳什十分古怪,可艾莉西亚却可以接受他所有的一切。她了解他,就像了解自己一样。或许,她看不见他头脑中的数学世界,但她觉得,爱和宇宙一样,只要相信,就可以无限大。
纳什不善言辞,可他还是用自己心中的那个数学世界为艾莉西亚创造出了最美的回忆。漫天繁星下,他拉起她的手,为她在浩瀚星空下指出她心中的美丽图形。星辉摇曳,见证着这无限的宁静和永恒中无言的浪漫。
可好景不长,婚后,纳什病情逐渐加深,被送入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此时艾莉西亚的心情极度悲痛,但她仍没有放弃任何一丝救回丈夫的希望。她跑遍了一切丈夫生活过的地方,寻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找各种各样的人,只是为了劝慰纳什,那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是想象出来的,不要害怕它们,你只是生病了,等病好了,我们就回家。
疾病的困扰,使纳什分不清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真实。当他一次次陷入惶恐不安的怀疑时,艾莉西亚总会在他身边,用她一如既往的坚定又温柔的声音告诉他:“你想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吗?你,我,还有心。这才是真的。”
“说不定能让你从梦中清醒的东西,并不在大脑里,而在心里。”
“我需要去相信,非凡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
“I need to believe that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is possible.”
这是这些不离不弃的爱与陪伴,让纳什有勇气和毅力数十年如一日的与精神上的病魔做斗争。每当虚幻的恐惧又企图将他拉向恶魔的世界时,这些爱总能将他拉回到现实的温暖中来,直到战胜病魔的那一天。
3 脑中的病魔
纳什自从在普林斯顿读博士时就显示出精神分裂的症状。当时的他,没有朋友的陪伴,没有学术成果的荣耀,没有家庭的温暖。对他而言,现实过于残酷。他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分裂出了三个人,弥补了他的不足,伴随了他的一生——善于倾听和陪伴他的室友查尔斯、让他为国防部效劳拯救美国人民的“老大”威廉·帕彻,以及一个喜欢粘着他的小女孩玛西。
这虚幻的三个人,在不同角度上,满足了他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室友查尔斯,热情洋溢,善于理解和倾听,纳什内心孤寂,查尔斯就像真正的知己一样,永远陪伴、支持自己。国防部威廉·帕彻,则代表了他对“荣耀”带来的成就感的迷恋,渴望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贡献。而小女孩玛西,则代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纳什在自己的幻想里越陷越深,最终,被强制送入医院。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幻想是真实的。不久,他那最后一点坚定也被艾莉西亚带来的那一摞厚厚的信打破——那一封封他投递在“秘密信箱“里的,”揭露“苏联间谍的信,仍然放在那个萧条的信箱里,从来没有被打开过,也从来没有人接近过。
假象被赤裸裸揭开,纳什难以接受现实的打击,却也不得不选择慢慢接受。为了尽早缓解病情,纳什受尽了折磨——一次次的昏迷疗法,他不停的被麻醉,昏迷,抽搐,紧接着再一个循环。这样残忍的疗法稳定了他的精神,却剥夺了他的思维,他作为数学家的灵感与天才,甚至一些早年的记忆,全都消失殆尽。对于一个以脑为生的数学家,这或许是最残酷的极刑。
好在,永远有一个人,还在默默陪伴他。纳什患病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艾丽西亚的身上,她不得不一个人扛起整个家。她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孩子,还要照顾几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
本来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她爱纳什,这份爱让她坚持了下来,她无怨无悔。
艾莉西亚曾对他说:“你要相信,非凡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正是两人之间相互的非凡的爱与关心,给予了纳什坚持下来的勇气。
4 美丽的心灵
十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三个虚幻的“朋友”依然陪伴在纳什生边,纳什还是会突然间精神不稳定,引起他人的恐慌。但是,相比与开始时那种疯狂的幻想,年老的纳什的思想也慢慢平静了下来。他开始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幻想,接纳这个世界。
1994年,凭借“纳什均衡”理论,年近古稀的约翰·纳什终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精神病症,让他一次次与诺奖失之交臂。但这次,他终于抓住了机会,站上了那最高颁奖台。
在颁奖台上,头发花白的约翰·纳什,望着艾莉西亚,这个陪着自己走过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人生伴侣,这个永远不离不弃默默坚守的知己,深情的说:“在事业上我获得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因来。今晚我能站在这里,全都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因素。”
有人说,电影名称“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一语双关,既指纳什那非凡的智慧与头脑,也指称了艾莉西亚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爱与陪伴。
这个世界最美丽的东西,它一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定是有着逆转不可能的力量,它就是爱。爱的温暖与陪伴可以带人穿越虚幻与假象,战胜癫狂与恐惧。就像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定睛望着风暴,却丝毫不为所动。
尽管宇宙浩渺,人类更是沧海一粟,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有着永不磨灭的珍贵与美好。即使有一天,你我,所有的人,整个宇宙都消失于一瞬。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剩下的或许不是亿万年沧海桑田的石头,也不是自诩无坚不摧的坚船利炮,而是那份珍贵的情感,那份永远存在于世间,被历史铭记的爱。它会记住,那个妈妈牵着蹦蹦跳跳的孩子回家的背影,记住情人月光下一生一世的的誓言,记住山村的孩子噙着泪收下的每一件衣服......
爱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生命的永恒延续。
有关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又称思觉失调症),症状主要包括幻觉(hallucination)和妄想(delusion)。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以幻听最为常见。幻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
妄想是思维障碍的重要表现形式,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吧。
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六个分支,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残留型。每个分支各有其症状特点。纳什可能属于偏执型。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原因目前仍未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就纳什来说,他超人的数学天赋,带给他极强的想象力。他不善与人交流,本身有一定的社交障碍。初入大学时,激烈的竞争也带给纳什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些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最终使他的病情逐渐加深,走上了这条艰险的抗魔路。
但是,精神分裂并不是不能打败的,部分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但对他们来说,比病魔的折磨更多的,是心灵上受到的折磨。
当今社会,存在着对精神分裂症的普遍污名化,精神分裂症遭受着整个社会的不友好的凝视。众多病患因为受到的贬低与敌意,存在很强的自身病耻感,导致迟迟不去就医或病情一直不能缓解。
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是更多地了解精神分裂症。告诉自己,精神分裂者只是生病了而已,因此,总会有痊愈的一天。放下我们的有色眼镜吧,用理解代替歧视,用关爱代替偏见,用接纳为他们打开一片自由呼吸的空气。
参考资料:
【1】知乎:《约翰·纳什——美丽心灵中的伟大与疯狂》
【2】百度百科:约翰·纳什
【3】百度百科:精神分裂症
视频来源:精神卫生686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