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跟党走”三月三民族传统文体联欢活动侧记
4月11日,广西民族大学在相思湖校区、思源湖校区共同举办“感恩党、跟党走”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文体联欢活动,各族师生齐歌共舞,一起品民族文化。
鼓入师生心,舞融民族情
“咚咚——”一串快而密集的鼓声瞬间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咚!咚!咚!咚!呲咚哒咚呲咚哒!”只听见鼓声由刚开始升温,逐渐加速,接着鼓点紧密,几声敲打过后,节奏又慢慢放缓。随着锣声加入,表演逐渐进入高潮。清脆响亮的击边声(用鼓槌击打鼓边或者鼓帮,制造出鼓槌与铁钉相互碰撞的声音)与浑厚有力的打鼓声交替,完美展现壮鼓风采。鼓声忽而激昂气势如虹,忽而低沉婉转,这曲《战烽火》振奋人心。
不同于击鼓表演的铿锵有力,舞蹈《南海拾珠》婉约柔和。舞者身着粉色京族衣裙,动作轻巧,步伐缓缓轻盈,双臂一开一合,模仿着京族人民的日常出海生活。一颦一笑、一步一舞间尽显临海民族的独特风情。节目最后,舞者高举渔帽,簇成一朵盛开的花,蕴意着京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日子像花儿一样美好。
“海风吹来了三月三,谁家的小伙儿笑开了颜,打起独木鼓舞翩跹,围着篝火迎接艳阳天……”一曲优美的《三月三》袅袅传开,只见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表演者们身着多彩的民族服装优雅登台。她们随着歌曲时而提脚,时而展臂,将壮乡女孩对情人歌唱时的热情大方、俏丽可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被问及选择表演歌舞《三月三》的原因时,节目负责人吴姣莹表示:“‘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通过表演歌舞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既能学习民族舞蹈,又能传播民族文化,我认为这很有意义。”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歌曲《少年》朗朗上口,节奏轻快热血,向观众传递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正如原唱梦然在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开头念白中所说,“愿你们永葆这份朝气,中国的未来,拜托了。”百年前,无数少年先辈勇担历史重任;新时代,青春少年自当“使命永远放心间”。
当被问及节目筛选缘由时,活动总负责人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陈世达表示,“每一个表演节目都是我们向各大学院征集具有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和校园特色等内容节目,并从中选择符合我们活动主题和‘三月三’及党建百年节点的节目。通过老师和学生们的反馈,可以看出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错的,我们也很满意。”
游民族展区,品民族风情
走近民族展示区,首先看到的是一面签名墙,“希望民大人所得皆所愿,平安顺遂”、“疫去春来,万事如意”以及“国泰民安”等祝福字样布满墙面,墙边的许愿树上也挂满了民大学子对国家、学校和自己的美好祝愿。
一针一线彰显民族风采,一木一刻再现民族艺术。在民族文化工艺展览区,中国结、壮锦、绣花鞋、绣球等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精巧别致。马尾绣作为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传统工艺,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对的特殊刺绣技艺,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壮锦是壮族独创的手工艺品,在壮文里意为天纹之页,其色彩斑斓热烈,体现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京族的木雕工艺品颇负盛名,造型有小人、小动物等,大小不一,栩栩如生……
穿的是历史,绣的是文化。在民族服饰试穿区内,各民族服饰争奇斗艳,色彩缤纷。苗族服饰精致华美,样式繁多,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饰铭载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因此,苗族服饰又被人们称赞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瑶族妇女善于刺绣,通常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头饰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装饰之一,男子带无檐小白帽,妇女则带白圆撮口帽。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通常有“绿、青、白”三色,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盖头素雅端正,看上去十分秀丽悦目。
“瑶族喜‘打油茶’,侗族的侗戏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水族傍水而生重视渔业,回族爱好以茶待客……”一番游玩下来,便能收获许多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知识。
观赏民族展区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也十分精彩。“大象拔河”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冠军团队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中的成员邓月辉说,“参加这个项目,让我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蚂拐捉害虫”起源于壮族蚂拐节,“蚂拐”即青蛙,因壮族人把青蛙称“蚂拐”得名。此外,背篓绣球、板鞋钓粽竞速、踢花毽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同样引人注目。
民族体育若是一场体力的较量,那民族游戏则更是一场智慧的比拼。海底捞月、“盲人”击鼓、猜灯谜、幸运射箭、弹弹球,参与者既要思维灵活,又需反应迅速,方可拿到“壮乡流水宴”的入场券。游戏场上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展现了同学们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壮乡流水席正式开始!祝大家玩得尽兴的同时,吃好,喝好!”主持人话语一落,只见身穿各族民族服饰的礼仪队员排列出场,将“沉甸甸”的竹编竹筛依次放置桌面。带有民族图腾的蓝色桌布上,五色糯米饭、糍粑、彩色发糕、三角肉粽等美食引人垂涎。“你一赞,我一赞,相思湖里三月三;你一席,我一席,大家都去流水席。”早在活动发布不久,网名为dime的同学就迫不及待想要一尝流水席。许多同学表示,此次壮乡流水席不仅让他们品尝到壮族美食,也增进了对壮族饮食文化的了解。
谋征途新篇,展民族未来
“这个山歌擂台不错,组织不同民族的同学上去唱歌,很有意义。”彭秋萍老师看向擂台笑道。
“山歌好比春江水耶,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活动伊始,老师同学们纷纷围住擂台。
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完毕,政管学院2019级学硕班中共党史专业的刘芳上台表演了一首《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优美的旋律,温热的歌词,唱出了对红军的无限热爱。刘芳表示,“作为外省人,我对广西三月三并不了解,很开心能参与此次活动。希望以后能够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活动,并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这个节日。”
“唱歌莫给歌声断嘞。”一位三岁多的小朋友李北蕲看到前者演唱完毕,蹦跳着上台表演了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软糯的声音,加上摇头晃脑的可爱模样,萌化了众多观众的心。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广西民族大学是广西东兰县的定点帮扶单位,学校党委以教育扶贫为抓手,以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动态性定点扶贫工作,5年间校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走访贫困村调研,因地制宜帮助东兰脱贫,期间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本次联欢活动相应开展广西乡村振兴展区,进一步宣传东兰扶贫特色农产品,展示东兰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助力学校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壮乡地区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今年,是民大举办“三月三”联欢活动的第十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此次以“感恩党,跟党走”为主题的三月三联欢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学校各族师生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团结学校各族师生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