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说青语】接种疫苗筑屏障 一“臂”之力我先行
春暖将至,相逢也将延续。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此打响。在过去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斗中,中国竭尽全力防控住了国内的疫情,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也为世界交出了满意答卷。
除了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的护航,新冠疫苗的研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但关于疫苗能否接种的争议在网上持续进行着。国外的中国制造疫苗接种率扶摇直上,国内的数据却是尽显保守。接种国产疫苗真的需要如此考量吗?
国民不愿接种疫苗的原因大同小异,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是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疫苗会不会有副作用?疫苗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疫苗打完就一劳永逸了吗?”这些都是大部分民众关心的问题。
之前有报道称“打不打疫苗”是人性的问题。其实趋利避害本就是人之天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也无可厚非,那么部分民众对是否接种疫苗的犹豫也能理解。要打消民众对疫苗的疑虑就得拿事实说话,要让他们知道疫苗是安全的,从心底里相信它,从而接受它。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冒雨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疫苗的新闻登上热搜。“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很安全,我早就想打了,今天终于完成了心愿。”殷院士言辞间都是对国产新冠疫苗的信任,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86岁高龄的殷院士积极接种疫苗的行为给不少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疫苗的安全性毋庸置疑。而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4月16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8736.8万剂次,有不良反应的少之甚少,这对民众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随着国家防疫工作的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在各地大学校园中有序地进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心态。从4月13日起,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员工全面有序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大家的踊跃报名接种,体现出对自身及他人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对接种疫苗安全性的充分信心,共同筑起了校园免疫长城。
国家之所以大力提倡并推行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必定已经做过多次试验考察,确定了其安全性才会做出如此决策。青年大学生们要相信科学,相信国产疫苗,相信党和国家,全力配合国家的防疫工作,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担的责任,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自信,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梁任公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社会的一小片缩影,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由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共同承担。要明白,抗击疫情是场持久战,而接种新冠疫苗就是这场战役的有效法宝。
大学生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不仅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希望,也是特殊时期国家的“靠山”。党和国家需要我们青年人的信任,青年也可以成为国家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坚守抗“疫”一线,筑牢防“疫”城墙,积极接种新冠疫苗,青年大学生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