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朱光潜《谈动》,袚青年愁苦气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品朱光潜《谈动》,袚青年愁苦气

2021-04-28 09:10

来源: 崇德书斋网络文化工作坊微信公众号 邹汶巧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品朱光潜《谈动》,袚青年愁苦气





         
                       

序言

2021 SPRING

《谈动》这篇精妙小文被收录在朱光潜先生《万物有灵且美》这本精选集中,回想高中那年我一朋友因一时身体上的疾病精神萎靡不振,偶然我翻到这一篇,立刻拍下全文给他,鼓励他振作。如今看来,该文不但有安慰病人之效用,更是针见血地讲出当代年轻人为何愁苦、如何不苦之原因、方法因我的朋友生性不爱读书,不喜长篇大论,所以我选择的这篇文章短小精妙,又有四两拨千斤的气势。

《万物有灵且美》


         

01 莫忧愁“忧愁之故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朱老做人作文都是这副平实求真的面孔,难以叫人不亲近。面对所谓以谈玄作主基调而叙述年轻人忧愁之病由的人,他朴实地站在最低的位置,坦白面对忧愁的无知和空白,顿叫青年人心生亲切之感。正所谓第一步:忧愁“忧愁之故”已解大半。


         

02的道理

朱老认为,“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此处的“征服自然”,实则是“实现自然的自我”之意。唯有使自我自然化,即自我的自然冲动得到满足(服从自然),才能融入自然(征服自然)。朱老道:“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接着,朱老又指出年青者比年老者和年幼者容易发愁的现象,并给出了解答:

较年老者而言,年青者生机旺盛,“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

而较年幼者而言,“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吃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年青者何以解心中愁苦?歌德著《维特之烦恼》,书成气泄;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


少年维特之烦恼


         

 03 愁生于,解愁的方法在

         郁由于,求泄的方法在

朱老认为生活的目的和方法就是“尽性”,如果不以尽性为基点出发,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粗浅。人是动物,人性便不外乎“动”。


朱老喜欢自己打扫书房,“每看到书籍凌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沌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坐,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晋人陶士行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到事做,便去搬砖:“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艺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朱老喜欢自己打扫书房 


结语

SPRING

读罢此文,相信青年朋友们都会有外出活动,舒畅心情之冲动。我们需知:人同宇宙相较,不过沧海一粟,在时间上是极小尺度的生物。我们一时的悲苦不如一时的快乐,即使我们悲苦,也要大声倾诉地倾泻,不要做沉默的哀者,去成为激昂号角,发出年轻的声音。


这在此以朱老对回信中那位烦闷青年的赠言作为结语:

假如把自己看的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

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多搬砖弄瓦。

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

谈谈笑笑,

跑跑跳跳!


感谢阅读。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