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心理学联合书单第一季:创伤与疗愈的心灵

春季读书日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卷
首
语

第26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汇聚了出版界同仁的力量,汇集他们对当下心理学和时代需要的理解,策划了本期书单。
2021年,我们经历了冬天,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新冠病毒的影响渐渐平息,疫情对社交网络的区隔渐渐消融,遭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需要慢慢疗愈。
润物无声,静水流深。我们期冀在中国文化范畴中开辟一条社会心理服务的路径,以深度阅读来抚平伤痕,滋养心灵。
让我们横贯中西、跨越古今,一同沐浴心灵春光,奔赴心灵奇旅,塑造“心”的力量,强“心”健体,澄明本心,见天、见地、见众生,积极乐观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积沙成塔、积石成林,我们坚信阅读的力量。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
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

1.原创图书


推 荐 理 由

本书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角度出发,借鉴中西文化和现代宏观、微观物质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对身心健康的认识与实践,探讨了心理过程与广义健康,即包含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和认知在内的整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作者力求将客观研究与主观体验、科学理论与人生实践、哲学思辨与实际观察相结合,融合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哲学与科学等各方面的思想与实践,邀请读者亲自对身心世界现象及其运动和动力规律做出观察、思考与领悟。


推 荐 理 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价值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思想,可对其进行溯源与重构。本书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的人性论、心性论为基础,探索中国文化心理治疗思想的学术根基、理论、方法、技术和典型案例。新心性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其核心主张在于:人的本性是善良健康的,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问题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要重新回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本来面目。


推 荐 理 由

在这本随笔中,新闻人、心理人、教育人、公益人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2.引进版


推 荐 理 由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的作者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持有两种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推 荐 理 由

本书作者丹尼尔·怀尔被婚姻研究者约翰·戈特曼称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婚姻治疗师。在作为一本伴侣治疗的经典之作,本书聚焦于蜜月后的伴侣如何互相调适的问题。人们坠入爱河,是由“对称—相似性”和“互补—差异性”两种动力的合力推动的,前者在传统的门当户对式婚姻中起主要作用,而现代的浪漫关系恰恰主要是以后者为主。但不论何种类型,蜜月后的协调、妥协和超越都是艰巨的任务;婚后的共同生活需要两种力量的再次均衡,以形成新的共识,保持持续的浪漫吸引力。本书讨论了如何在新婚生活中增进共情理解, 也许可以防止蜜月后的婚姻成为“战场”,甚至变成“爱情的坟墓”。
推 荐 理 由
你正在与抑郁情绪做斗争吗?本书从接纳承诺疗法(ACT)、正念、自我关怀、积极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视角重新解读抑郁,帮助你创造积极新生活。美国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推荐图书。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抑郁症方向的国际知名专家,均有近30年的抑郁康复工作经验。通过简单、实用的方法,逐步指导你解决而不是逃避生活中方方面面使你感到抑郁的问题。书中提供的技术和工具将帮助你制订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让你避免再度陷入抑郁。

推 荐 理 由
面临人生至痛,该如何熬过?黑夜不是无边的,哀伤咨询师刘新宪哀伤科普新作,带你认识和理解哀伤这门人生必修课。《哀伤疗愈》从科普的角度,通过三部分内容、41个问题及其解答,用简练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本书还提供了哀伤疾病评估量表,有助于哀伤者和关怀者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深刻地认识哀伤,学习和了解哀伤疗愈的方法,从而帮助自己及他人从哀伤之痛中坚定地站立起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


1.心理学基本理论创新与探索

推 荐 理 由
在这个网络信息充斥的时代,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重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思考什么问题,更需要如何进行思考。本书对12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学研究重新进行了审视, 涉及意识、发展心理学、学习、记忆、社会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长期以来被我们奉为经典,读者往往不会再度去查阅原始文献,也甚少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这些研究固然是历史的丰碑,但借助批判性思维重新对其进行审读也是必要的、有益的。

推 荐 理 由
本书是社会认知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想了解这一领域的学生和科学研究者必不可少的专业向导。对人类如何认识自我、他人以及社会情境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可从书中获得许多启发和洞见。两位作者是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本书关于自我、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的章节是想了解这些主题的人绝不可错过的关键文本。


推 荐 理 由

本书通过伯格尔教授的字字珠玑的讲述、广泛的文化视角以及对发展普遍议题的关注,引导读者将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周围人的生活,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活中,不论他们处在何种文化或哪一个生命阶段。因这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聚焦以及很强的可读性,推荐每一位对人的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将其作为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随时解答每一个生命阶段特有的疑惑。
2.主题研究

推 荐 理 由

作为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当你在网络上与来访者进行远程心理治疗工作,准备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与来访者会谈时,是否反思或感受过屏幕上的治疗关系与面对面的治疗关系的微妙不同?当不得不进行远程心理治疗时,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远程咨询关系呢?
抛开简单地赞成或反对远程心理治疗,拉塞尔博士邀请每一位心理治疗师带着中立、科学的态度对这个重要的根本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本书将成为信息时代治疗师必读的重要作品。


推 荐 理 由

心智化是一个极为重要和被低估的概念。虽然本书是在治疗人格障碍的背景下论述心智化的概念、理论及临床应用,但是在作者的论述中,我们能够看到“心智化”及以其为基础的方法的潜能,需要觉察、识别、恢复心智化水平的场景绝不仅限于临床。事实上,在广泛的咨询与治疗情境中,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心智化状态的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十分热切地向所有咨询师推荐“心智化”这个概念和这本书!

推 荐 理 由
关于理性决策的神经生物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大脑是如何尝试发现并根据准确的应变事件信息而采取行动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想在一生中做出更多更好的决策,我们就需要与外在环境保持积极的互动,提高大脑的应变计算能力(即预测决策和行动结果的能力),具备与动态世界同步变化的神经系统。拥有了健康且充分基于现实的“经验库”后,我们才能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做出理性决策,获得胜任感与成就感。

推 荐 理 由
著名社会学家鲁珀特·布朗关于偏见研究的全新作品。正确理解偏见、积极消除偏见、客观认识世界的不二之选。书中囊括了所有尝试理解偏见的重要研究,包括经典人格理论的解释、发展的视角以及着眼于分类和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应用出发,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偏见的实例评估了偏见研究在人类同偏见作斗争和减少偏见方面的价值。
本书对偏见这一让人困惑而持久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论述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可读性强,是读者客观理解偏见并逐渐消除偏见的宝贵参考资料。

推 荐 理 由
本书揭秘了哈利·哈洛在20世纪进行一系列以恒河猴实验(代母实验)为代表的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这一系列实验虐猴无数,却为一代婴儿夺回了父母之爱。正是这一系列实验,颠覆了以约翰·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对育儿理论的垄断,改变了“母爱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拥抱和关爱对孩子毫无益处”这些盛行于20世纪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教养观点,助推依恋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为当代的育儿理论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推 荐 理 由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心理学家德博拉·格林菲尔德教授一直致力于权力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开设了斯坦福大学的知名课程“权力课”。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颠覆了我们对权力本质的局限认知——她探索了权力的概念,分析了权力的本质以及当权者的特质。权力存在于每一种关系中,并且通过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体现。权力不是地位或等级制度的作用结果,相反,权力体现的是个体被需要的程度,及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




推 荐 理 由

一本帮助你提高乐商的书。投资乐商是一种高价值的投资。本书通过阐述精彩有趣的心理学研究与试验,让读者理解:乐商越高的人生活越幸福,同时学业成绩越好,未来的事业成就也会越大。乐商高的人,爱情更稳固、收入更高、社会地位更高、寿命更长、工作绩效更优良……也就是说,那些不幸由智商或情商决定了的命运,是可以通过乐商改变的,乐商是一种比智商和情商更值得努力培养的个人品位。


推 荐 理 由

经过30多年的研究,“依赖共生”概念提出者梅洛迪·贝蒂写出了全新的心理指南,在书中,贝蒂围绕着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境遇,揭示出“依赖共生”的形成与发展。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处在依赖共生的关系中,直至形成假性亲密关系。如何摆脱假性亲密关系,建立良性亲密关系?梅洛迪·贝蒂告诉我们,重要的就是为爱设立界限,知道与他人,包括与亲密爱人,与父母子女之间保持怎样的距离,知道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本书就是通过科学的量表和方法,教你如何为爱建立界限,夺回自己的人生。


推 荐 理 由

“硅谷教母”埃丝特·沃西基重磅新作,她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故事。其独特的TRICK教养法培养出“硅谷三女杰”(她的三个女儿在硅谷竞争激烈、由男性主导的职业圈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两个女儿上过美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分别是现任YouTube的CEO和著名基因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马斯克的母亲都遵从的养育成功孩子的方法和秘诀:孩子养成独立自主、自我负责的人格,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拒绝直升机式育儿和虎妈式育儿。


推 荐 理 由

当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困难时,为什么一些人崩溃、放弃,而另一些人却能渡过难关并继续奋发向上?在逆境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孩子的耐挫力如何培养?抗逆力研究专家西伯特经典作品,本书荣获美国图书新闻“最佳图书奖”,帮你打破固化的“好孩子”思维,灵活应对生活挑战。每个人天生就拥有可以更好应对生活挑战的潜能,而你需要的只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训练。


推 荐 理 由

此书是法国儿童精神分析家、誉为精神分析之母的多尔多于1984年8月15日向心理学工作者、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们所作的演讲录。
作者希望唤醒这些与身心、情感、家庭或社会层面遇到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治疗工作的人,让他们领会到,在孩子目前或者曾经的生活中留下印记的一些事情上,那些说出的和没有说出的话语的重要性。这些未被言说的事情常常不为孩子所知,有时也不为他们周围的人所知。




推 荐 理 由

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广为人知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设计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直到今天还备受关注和热议,他就代表着“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在这本书中,津巴多教授首次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一生的旅程。津巴多教授完整追溯了他50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历,述说了他的四大贡献——斯坦福监狱实验、将害羞概念化、时间观研究、英雄想象项目的前因后果和灵感来源,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源于生活的、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科学研究是如何诞生的。
四月读书寄语
How to travel in time: read
如何时间旅行:阅读
Let's enjoy reading
END
特别说明
2021心理学联合书单第一季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发起,由成员单位推荐2021年1~4月出版新书,综合心理学专业学者与编辑意见,联合推出。
主要支持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万千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