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相“髓” 这位工科青年好样的
4月16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我校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联1801班的江龙浩同学经过4小时30分的采集,成功捐献24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院第1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天,江龙浩收到来自江苏受助患者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你不仅给我带来全新的生命,也让我看到对未来的向往和世界的温暖,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领略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以后也会向你学习,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1999年出生的江龙浩是邯郸涉县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大三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江龙浩经常参加无偿献血,包括献全血4次、成分血16次,累计约合7600ML血液。他说:“献血的念头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很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所以年龄一满18岁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献血行列。”
早有献血想法的江龙浩同学在2019年的一次献血中,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就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2019 年2月,他正式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而令人更加激动的事情在2021年1月11日悄然而至,这对于江龙浩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晚上,他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江苏的血液病患者血样配型初配成功,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刻表达了自己的捐献意愿。
此后,江龙浩同学积极配合红十字会进行了高分辨血样检测与体检。他说自己等待高分辨检测结果的时候,就像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一样忐忑。“听说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很怕自己帮不上忙。”幸运的是,他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之后的体检。4月10日,他前往石家庄进行捐献前的最后准备:注射动员剂。在注射动员剂的几天里,江龙浩同学时常会有严重的腰疼头痛反应,但他选择吃止痛药来减弱动员剂的动员效果。4月16日下午,江龙浩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离开石家庄送抵江苏,为受助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几天付出,能够换来受助者一辈子健康,值得!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期待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给他人以希望。”
合影是江龙浩同学参加学校完满教育活动的留念,最上面一排右二就是他。以江龙浩同学为榜样,青年学子当葆有奉献精神,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我院将继续努力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工科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