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读后感
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我读完了这本纪实书籍。《陆上行舟》这本书没有小说的惊险刺激,没有文艺作品的天真烂漫,作者运用纪实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毒品调查一线最真实的场景。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着新闻记者崇高的职业追求。

《陆上行舟》,是由中央电视台记者刘骁骞根据自身在巴西进行毒品调查的真实经历所写的,记录了刘骁骞在九年的巴西驻外采访中真实经历,他走访了亚马孙雨林深处的缉毒重镇,跟随警察在西南腹地拦截运毒车辆,暗访乌拉圭与巴西边境的走私枪支黑市,和摄像沿着毒品、枪支在巴西分布的足迹,试图拼凑出完整的贩毒链条。

种族歧视、毒品、枪支、贫民窟…重重的社会问题表象背后,浮现的是更加引人深思的社会现实。我一点点思考,一点点寻找着他隐藏在文字中的主观情感,搭建起对于这些问题以及对于他的认知。
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巴西的缉毒警察对贩卖毒品视而不见?为什么巴西政府间接性默许了毒品交易的存在?为什么贩毒者刀口舔血的越界行为,换来的却是更大更无助的贫穷……这些问题在书里并没有明确的回答。在现实面前,每一个读者都有他自己的想法,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终将会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翻滚,汇成时代发展的波涛。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在高速发展,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记者的使命,远不只是传递新闻信息这么简单,上山入海,在最前线,永远都有记者的身影。他们在报道着新闻,也在书写着时代。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地发出警告。《陆上行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记者工作最真实的工作实情,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揭示了新闻工作者的不易。
几年之后,我也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从事新闻工作,读了《陆上行舟》,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新闻的决心,或许成为新闻工作者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值得流泪与歌唱,尽管,追寻真相的道路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会坚守新闻初心,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