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隐含的现代性——当代中国新类型电影的时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绚烂”隐含的现代性——当代中国新类型电影的时空

2021-05-10 12:11

来源:重庆移通学院官网 母玉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通讯员: 母玉杰 阎玺晨 田星雨 杨迪清)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一跃成为国际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荧幕数位居国际第一,电影产值稳居国际前列。一是因为影片质量不断的进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类型电影著作出现,二是中国电影市场化、标准化的完善。我国电影在变革中不断前行,走出了一条工业改造之路。当代中国“现象电影”究竟有什么样的美学风姿?而这“绚烂”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现代性?5月6日晚7点,南京大学周安华老师在重庆移通学院缤果大剧院通过电影片段为在座同学们刨析当代中国新类型电影的时空。

中国电影的腾飞,勾勒出我国电影飞速发展的轨道,而背后是我国电影市场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以及寻求电影工业管理和电影市场管理的现代化。从新世纪初开始,我国电影市场化变革敞开。课堂伊始,周安华老师告诉我们:不只是文需要载道,电影同样需要载道。自2013年以来,以青春、怀旧等电影迅速火爆,像《小时代》系列、《致青春》、《泰囧》、《中国合伙人》电影等等,线上线下饱受诟病,却又票房奇高。而随后,《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战争题材作品,风卷残云,气贯长虹,凸显了国家崛起语境下的千里决胜,以新神话,塑造出属于中国银幕的“超级英雄”,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票房褒奖。这就是电影文化中“绚烂”多元化的表现。随着时代进步,电影本身也在改变,不断迎合时代和观众的需求。特别是在青春片、公路片、战争片、西部片、犯罪片等本土类型电影上的大胆实践,其对电影时空节奏的把控,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当代中国新商业电影浪潮全面兴起。这是学术界对新类型电影倍加关注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之后,中国电影也大量存与西方相近似的传统与现代电影交织、并存的情态,其空间和时间也是在两极中游弋与徘徊。

周安华老师通过结合电影片段的方式,细致地为我们解读了当代中国新类型电影的时间和空间上“绚烂”所隐含的现代性。首先从电影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入手,揭示了在经济高速度发展的今天,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抢眼的亮点。如何让创作走进现实,如何从新层面解读当代中国新类型的发展高潮,在于两个关键词“商业”与“意识形态”。在美学视域,商业逐渐与艺术电影分野,在时空上的任意转换增添了商业电影的魅力,这与中国电影发展趋势类似。同时,老师以中、西方电影的相同处为切入点,为在座的同学们清晰地区分了传统与现代电影的不同。

不论是传统电影还是现代电影,都兼具符合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现代电影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以商业化的意识形态和国际化的民族观念,在被重置和建构的历史与想象空间中复调式表情表意,实现了对人、生命、青春的深度透视,对记忆与现实鞭辟入里的书写。中国本土电影正因把握这一时机蓬勃发展,传播宣扬传统文化,打造中国新类型电影。中国电影的发展一方面亟待电影工业的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支撑;另一方面,电影工作者也需要沉淀、思索,找寻个性化的创作方向和路径,并以工匠精神打造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精品。

提问环节

问:世界电影分三大板块,一个是以好莱坞为首的叙事性探索,一个是以欧洲三大电影节为首的艺术电影,还有一个是亚洲电影的新类型探索。中国电影在好莱坞和艺术电影中间的深刻内涵的精神分裂,导致陷入桎梏,所以您认为我们还应该追求国外的电影节的艺术认可吗?

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电影早期就是从学习好莱坞开始的,中间有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但是中国作为亚洲电影的新兴势力,不完全受外国电影的牵绊。我不太认同精神分裂这个说法,因为中国电影的历程就是从学习开始的。总而言之,学习终归是好的。



【责任编辑: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