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T 心推荐】《乌合之众》:“不合群就是怪胎?”
每当社会上出现群体游行,或是网络上爆出大瓜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到《乌合之众》这本一百多年前的书。为什么一本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书,在一百年后还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呢?看完以下这三个观点,你就能明白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乌合之众》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个人”是有意识的,而“群体”则是无意识的;勒庞认为推理、逻辑、智力,这些有意识的“理性”因素,在人类头脑中只起着很小的作用。人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是跟着感觉走,受到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人人都有的“无意识因素”就会被叠加放大,而智力、个性,这些有意识的因素,就会被吞并消失。因此,群体中的人,大脑是麻木的,就像被催眠一样,会进入一种迷幻状态,只能进行条件反射,成为无意识因素的奴隶。在这种无意识状态下,人们往往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一个性情温和的学生,孤身一人时,会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而一旦处于群体之中,他的责任感就会被削弱,被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所支配,甚至会当众发泄极端情绪,出现与平时大相径庭的行为。
群体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群体没有理性,任何一个小小的刺激,都能在群体中,激发无穷的联想。在汹涌的想象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能看到幻象。正因为如此,在不少群体事件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放大和想象后,变成了一场巨大的阴谋。所以,对于群体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事实,而是群体想象中的事实。
群体从不渴望真理,对不合胃口的证据视而不见;群体作为大环境中的相对强者,是希望一直保持强有力的主导地位,他们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掌握话语权,排斥与他们不同的异议,即便这个声音是合理的,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团队的统治对此视而不见,甚至是抨击。
当你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本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研究群体性格特点的书时,你或许会觉得其中的观点十分激愤,甚至是充满偏见。它认为群体没有理性、不看事实、不接受讨论、思想极端。但它的价值在于, 前半部分提到的群体性格所包含的排异性、专制这些特点依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验证,它精准的描述了群体社会的种种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 不要盲目追逐、依附群体,要时刻警惕,在清醒时思考,在反思中进步。
END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李雨婷
投稿邮箱:2870502718@qq.com


公众号ID:ecutxlzx
东华理工大学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