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医大民族手工艺品大赛:动手展巧思,真心系民魂
4月16日,福建医科大学第31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第六届民族文化展之民族手工艺品大赛于旗山校区举行,该活动由福医大第31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本次大赛的评委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旭曦,福医大校团委副书记念婷,学生工作处少数民族办公室江力古力。福医大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永芳,学工办主任王剑峰以及各年级辅导员莅临现场。该比赛在要求原创民族手工艺品的基础上还提倡作品要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考验选手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比赛的激烈性。
据悉,本次大赛以“民族文化传薪火,莫负青春承千载”为主题,旨在促进专业思想教育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经过初筛和复试的层层选拔后,共有十支队伍杀出重围挺进决赛。
剪纸作品展示中 李兴鹏摄
选手表演《丝路欢舞》 李兴鹏摄
壮医小药队歌唱山歌 李兴鹏摄
队员冲泡八宝盖碗茶 李兴鹏摄
各族碰撞显艺术底蕴
一支充满民族气息的舞蹈《苗岭》拉开了决赛的序幕,百褶裙的裙摆随着舞者们的跳跃摇摆宛如浪花翻涌,叮铃作响的苗族银铃透出灵动俏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接下来十支队伍的展示将各族文化呈现至观众眼前。爽朗明快的《荡悠步》带着观众领略畲族风情;《乌兰巴托的夜》唱出乌兰巴托夜晚的美丽,也唱出对家乡与父亲的思念;热情四溢的维吾尔族舞蹈《丝路欢舞》在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新疆风情。
将气氛推向高潮的是一首美声唱法的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将美声与民歌结合,既保留了原本的民族色彩,含蓄而富有诗意,又增添了其现场感染力,余音绕梁久久难忘。而接下来展示的《八宝盖碗茶》则在悠长淡雅的音乐声中用优雅的泡茶手法诠释了“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瞬间抚慰观众心灵。
民族传承融创新实用,巧手制作系人文情怀
手工艺品大赛的重点自是在各支队伍耗费脑力与体力制作的精美作品上。既有复现医学文化遗产的蒙古药袋和壮医竹罐药箱,也有精致美观献礼党百年华诞的畲山向党缠花团扇。名为“杏林春暖,橘井生香”的手工艺品,以剪纸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抗疫过程中感人瞬间,张张红纸寄托着对抗疫工作者的崇高敬意,更是夺得了众人的眼球。
值得一提的是,稳住能赢队所制作的喜马拉雅医疗包在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同时,还将维吾尔族的刺绣工艺与诗歌文化融入其中,增添时尚感。该医疗包采用新疆棉与亚克力板制作而成,在包包外侧绣上维吾尔族英雄人物,内侧手绘原创感恩医护工作者的维语诗歌,彰显英雄的铮铮傲骨也体现对于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不仅如此,医疗包最初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方便家中长辈出门时携带药品,浓浓亲情化为一针一线绣进包中。当提及比赛收获时,来自2018级护理学院的队员娜扎开提·买苏提说道:“在制作作品时,不仅增进了我们队员间的情谊,也在精细化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本次大赛让我看到了同学们想法的碰撞,展现了手工艺品的民族性地域性也表现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在十支队伍展现完后,评委黄旭曦对参赛队伍做出了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但也提出同学们仍有进步空间。民族手工艺品是经过历史沉淀与时间洗礼的文化载体之一,所传承的价值观与内涵值得青年人去学习与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