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日全国上映!换上专属头像,吃着喜饼,看交大大电影!
5月15日
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校庆日就要到啦
小交“微礼”而来!
校庆定制头像框,特订喜饼,“订制”电影
共同献礼校庆!
快来一起看看吧~
头像框篇
经典款
从1896到2021
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到西南交通大学
不变的是永远纯粹的交大蓝
建筑款
九里风清
犀浦月明
峨眉山麓
“一校两地三校区”
125年的交大在天府之国
焕发青春活力
剪影款
越是简单的元素
越能勾起人最深处的回忆
熟悉的剪影
又印出了谁的青春
时光荏苒 岁月变迁
交大的每一天都有你的独家记忆
喜饼篇
清香绵密的绿豆饼
香脆可口的小曲奇
125周岁的交大@正值青春的你
全校师生每人一份
一同分享这份甜蜜喜悦
电影篇
校庆日全国院线上映!
这部电影,交大订制!
一件挖掘出土的文物,一本斑驳的日记本,带出了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
一百年前,一群少年学子走进唐山铁道学院成为同班同学,健行、老武、豹子、小于,加上美丽大方的女孩文婷,开始了青春激荡又热血沸腾的大学时光……
▲电影预告片
电影介绍
本片由1927届校友冯亮功之孙冯小宁担任导演和编剧,李仓卯、伊米娜、杨易、谢霄翰、郑向锋、贺睿、王劲松、尹国华、曾昂、吴阳子等担任主演,故事讲述了100年前,冯健行、文婷等五个青年学生,加入了初创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潮流的变革和曲折的革命道路中,走向不同的命运。那些坚守初心,坚定信仰的的人们,最终被历史所铭记,他们是无名英雄,也是人民英雄。
▲电影海报
该片于2020年8月29日开机拍摄,转场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辽宁、黑龙江、西安等多地拍摄,于2020年10月23日拍摄完成,目前已经取得全国公映许可证,预计2021年5月15日交大125周年校庆当天全国公映。
导演阐述
这部片子是将100年前的一些默默无名的年轻革命者搬上银幕,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看到之后感悟到这些人并不是随便牺牲,从而鼓励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信仰,追求正确的信仰,不管失败还是成功,挫折还是得到、失去,都会平静如水,从容面对。这是人性共鸣的东西。这部片子许多人物的原型在历史记载中都是真实的。可能年轻的观众们看过后会思考,甚至争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么?我们怎么不能理解?”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观众能思考、去争论。
我的爷爷也是这部电影历史原型之一,1922年在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了共产党,当时也是个大学生。我在写这部剧本的时候就想,他当时在西安有很大的宅院,为什么会牺牲在第五次反围剿?一百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有照片可以看到,钟楼周围都是土路,人们破衣烂衫。再切回到现在西安,高楼大厦,夜景炫丽,这个变化是怎样形成的?这些正是我们影片中写到的这些青年,他们曾经为之奋斗,但他们永远定格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电影海报
我在很多年前曾经看到历史记载,一个富有家庭的女孩青春靓丽,用我在剧本中的台词说“半条南京路的绸布店都是你爸爸开的”。但是她为什么参加共产党?为什么愿意为了信仰而牺牲?如今这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这批年轻人,包括这些富有家庭的孩子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投入到神圣的使命中,就是想要把国家变成强国。正是千千万万年轻人用青春和生命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现在的安宁生活,真的不能忘记他们。感动不是说针对某个历史时刻,有很多时候要跨越过这些,上升到全人类共同感动的一个点。
本片要向青年观众讲一个充满传奇的青春故事,那个时代的学子对信仰的痴迷,对诺言的忠守,那种炽热的爱恋却含忍于心,那种青春的荡漾与热血的沸腾,那种成长期的任性和血与火之中的成长。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编剧,自己导演,坚持不懈地追求作品的感人和壮美,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独一性,追求高品位的思想层次与大众地气的完美结合,追求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一切都是源于对电影艺术的虔诚,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讲好一个感人故事的朴素诉求,一切都是为了向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完成一个传递感动、立志、追求、和寻找正确信仰的神圣责任。
唯独拒绝的,是生硬的说教。
本片参考的是中国电影史经典影片的艺术风格,即《大浪淘沙》的故事模式和《燎原》的电影质感与震撼力,要从一群同学少年短暂而辉煌的青春生命中,探求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一百年前,他们为什么抛弃富有的生活,甘愿走上充满艰险和死亡的道路,甚至连名字都不惜得留下来,他们初心何在?
角色原型——冯亮功
冯亮功,号健行。湖北省麻城县人。著名导演冯小宁的爷爷。红军烈士。1923年在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上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27年后转到江西,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于宁都。
1922年,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发动了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在北方,则由邓中夏、邓培、罗章龙等发动了唐山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唐山交大党支部就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据点。1924年,冯亮功留校负责支部工作。
1927年白色恐怖中北方党被破坏,大批党员被杀。冯亮功利用毕业分配到南京交通部任职之机,秘密安插了五名党员到交通部,恢复党的组织。
1927年10月,冯亮功在西安最后拜过岳父李问渠(中国同盟会会员、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告别了年轻的妻子李安祥和不满周岁的儿子冯雨荪,毅然南下上海。途径北京大北照相馆时,留下了最后一张身影。
1928年春,冯亮功与表兄陈氏一起,来到南京姑姑李佩若家,只停留片刻,便匆匆告别。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与亲属见面。按照党的纪律,也为了不给家族带来危险,他从此化名并与家族切断一切联系,遵照党的派遣,赴江西到中国工农红军中任职,投入武装斗争。
统筹策划:党委宣传部
头像框统筹:交大新媒体中心 李俊涛 马欣茹
头像框设计:马欣茹 钟若兰 倪玉萍 王倚菲
出镜:宋岩 谢思哲 刘星彤 刘璇 龙润琪 毛莎莎
摄影:卢颖 孙耀坤 李逸凡 冯江琪 蒲恩辛 王灏南 沈玉璐 兰羽麒
文案:丁则正 吴兴雨 李希雯 马祎涵 李俊涛 李佳文
小程序:毛家兴
部分素材来源:不工演示 校史馆 《永远是少年》电影制作方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李俊涛 田雨彤 李希雯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倪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