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理”相遇 有“理”相随
去年九月,细雨连绵,我拖着用固执的枯藤做成的行囊,走向他乡,与“理”相遇两江,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九月的重庆依旧闷热难耐,人群中站着一个心中充满激情的少年。
只因我们是少年,所以枝繁叶茂;只因我们是少年,所以一切美好。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时间是青春轨道上一趟一往无前的列车,我们来不及回首,它便呼啸而过。此刻,这趟列车将在这美丽的重理工停留四年,去承载我众多的喜怒哀乐。我来到这片沃土已经有一个学期,这里已然成为我的第二个家。虽然来到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感受过这里午后柔和的暖风,校园斑驳的树影,仲夏冰凉的雨水。这里是我们曾经幻想的舞台,是我们为之拼搏的目标;这里将会留下我们晶莹的汗水和无悔的付出,留下我们顽强的拼搏和执着的梦想,留下我们轰轰烈烈的岁月和潇潇洒洒的青春。
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只身离乡,来到1500公里外的重庆。如今,初进校园时的茫然已消失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快乐食间、图书馆、运动场,而我,却独爱那僻静的书香林,它位于食堂后边的山坡之上,宁静而神秘。我思故我在,唯有在读书中思索,才能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宁静。我曾清晨漫步于书香林,清晨是静谧的,山坡是朦胧的,日出时的微光拨开水雾照在台阶上,我循着山坡上的小路拾级而上,微风吹过脸颊,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书的香气,沁人心脾。凉亭内、长椅上都有晨读的同学,此时的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关风花,无关雪月,一心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宁静淡雅,心如止水,我也沉浸在这郎朗的书声中。我猜,这里之所以叫书香林,是因为书比花香,举书如拈花,翻动书页的声音如春蚕食叶,沙沙作响,动人心弦。在这里,将整个人氤氲在书香之中,能真正沉淀内心,涤荡百秽。

袁祯摄
如果在其他时间前来,遇到的人相对少一些,这个时候更适合让自己从喧嚣浮躁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让身心沉静下来,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在书香林走一段路,转身,风轻云淡,众多内心深处的回忆涌上心头,此时便会发觉岁月悠长,往事如烟,抖落一地的风霜。梳弄一下心事,阅读一篇文章,感受作者那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行文思路,在自己脑海的卷轴中天马行空;或是微闭双眸欣赏一首古曲,聆听那穿越时空的对白。吞日食月的《酒狂》,静沐秋雨的《玄默》,忘怀古今的《八极游》,踯躅人间的《泽畔吟》,欣赏其一,亦能感受那收放自如、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真正放松自己。在这里众多学子舞动青春,飞扬梦想,青春有着锐不可当的激情,梦想有着誓不罢休的坚毅。
雨后的书香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重庆作为中国日照时间最短的城市之一,降水颇多,夜雨尤甚,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的雨不像北方的雨,使人想起大漠孤烟,金戈铁马,它更多的是烟雨楼阁,春花秋月。降雨之际行走在书香林,放慢脚步,闭上眼睛,轻轻地嗅着,那是雨水的味道,那是草木的味道,那是泥土的味道。当一个人驻足雨中,总是多情缠绵,静静地聆听雨滴低吟浅唱,落在手臂上,感受微凉细腻又温和的雨丝;落在青石板上,感受雨滴铃铛般清脆悦耳的碰撞声;落在心头上,犹如池塘踏涟漪,一圈圈泛起。雨水冲刷着脚下的路,也涤荡着人的心灵。雾气经常伴随着雨水,雨后的雾霭又为书香林增添了几分灵动感与神秘感。尽管大多数同学更愿意前往图书馆和自习室,鲜有人来到书香林,但这里的确是一方净土,哪怕是一天中最喧嚣的时间段,只要上了书香林,就会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静。大千世界,喧嚣浮躁,有如此一方天地可沉淀内心,何乐而不为?

袁祯摄
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大学生活是短暂的,也许毕业之后你再也见不到第二个书香林,再也听不到清晨的书香林中那朗朗的读书声。简单来说,平凡的生活不过是看日月交替,叹四季更迭;看花开花落;叹云卷云舒。当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我将掌心拢起,此时才发现抓不住飘渺的云烟,攥不住流动的细沙,更留不住逝去的年华。岁月于我们终究是落花流水两无情,时光总是匆匆,太匆匆。现在,我们置身于最好的年华,书香林中亦将承载着我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好好去珍惜,才会让一些珍贵的回忆从指缝中流走。书香林于我们不是珠光宝气,不是雍容华贵,不是笙歌袅袅,更不是山珍海味,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永远的风和日丽,野花的芬芳馥郁,更寄托着我们多年后倚窗凝望,凭栏回首时的幕幕往事。无论春林初盛,夏荫如盖,还是叶落三秋,冬枝沧桑,在书香林中总有别样的景观,每一届大一新生都会在它的陪伴下成长,度过那段如歌的岁月。
现在,我们在校园,撒下最快乐的时光和最深刻的回忆。当我们走过这一段路,再回首,发现刚进校是撒下的种子已然挺拔参天。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直到走出了青春的大门,我转身鞠躬,向青春告别,向一个烟花三月的时代谢幕。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当下的校园生活,才是真正的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