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进校园点亮“铁”匠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劳模工匠进校园点亮“铁”匠梦

2021-05-20 19:24

来源: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官微 潘芳萍 龙芷瑶 于轩诚 邹旷怡 曾樱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看到经我手检修的轴承,用在满载货物的货运列车上,安全奔驰在万里铁道线,内心就充满着成就感!”3月31日,由学校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关工委共同成立的青年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会举办的系列活动——“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中,来自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车辆段的3位青年工匠走进学校,向青年学子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


创新工匠是他的“标签”


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邓金刚宣讲


毕业于学校车辆312-2班的邓金刚被分配到株洲车辆段时,正值车间整体搬迁到新检修基地,面对设备故障频繁、配件供应紧张、车间生产效率低的难题,他和同事一起改良、创新作业模式,从原来的每天修15个车,提高到了每天修40至45个车。创新永不停歇,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对平日里见惯的工艺又有了新想法,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摸索,双手一次次磨破、愈合,他成功创新了车钩组装、落成等3个作业法。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钻研创新精神,2019年获集团公司技能竞赛车辆钳工实作第一、理论第一 、全能第一,2020年获“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优秀大学生”“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广铁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


在此次“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活动中,面对台下学弟学妹们热切的眼光,他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力施展所学、主动投入创新,青春必能出彩!”


为了有“奔头”,她从“源头”学起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董笛郁宣讲


“董笛郁检修过的轴承可以属于‘免检’产品了。”被同事们一致好评的26岁女生董笛郁,凭着一腔热血,跨专业在铁路货车检修的普通岗位散发着她的光与热。老师傅说“年轻人有没有奔头就看头三年”,为了“有奔头”,她暗下决心从源头学起,学习车辆构造、原理、检修方法,掌握故障发生规律;学规章规程、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为了彻底学懂弄通,她把滚子、保持架、密封圈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全部熟记,她从一个跟着师傅学习测量、帮忙搬运轴承、保养设备、打扫卫生的小白,成为了根据岗位工作经验总结出“平扣、轻转、双测”检测法、破解由于轴承跳动导致检测精度下降难题的广铁集团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在分享感悟时,她说:“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勇于突破自己,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一个“0.001”,都是她的职责


全国铁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叶盈盈宣讲


现任株洲车辆段5T运用车间动态检车组长的叶盈盈2014年从学校毕业,她在株洲车辆段株北北运用车间从事货车TF动态检查作业,应工作要求,在每辆列车的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拍下的5000多张图片里,需要人工找出故障。工作时,她必须在凌晨1点保持大脑高度清醒,以每秒钟浏览2张以上图片的速度进行检车作业。2016年8月,一趟行驶在轨道上的旅客列车,出现了突发情况,叶盈盈第一时间在几千张图片中发现了制动梁梁体折断导致的拦停故障,她立即启动了拦停程序,守护了列车上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


她说,在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了老师口中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真正明白了工作质量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


让劳模工匠精神点亮青春


在此次“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活动中,学校副校长陈忠林为邓金刚、董笛郁、叶盈盈3位青年工匠颁发了校外班主任证书。


学校副校长陈忠林为3位青年工匠

分别颁发校外班主任证书



学校党委书记刘剑飞发表讲话


学校党委书记刘剑飞说,“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是学校与广铁集团关工委共同举办的青年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会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是校企双方深化合作、产教融合的重大成果。他表示,本次举行“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与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旨在进一步弘扬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他殷切希望全体青年学生向劳模、工匠学习请教,传承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新民发表讲话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新民指出,校企双方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青年荟 ·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优秀青年典型近距离对话、面对面交流,为广大青年学子树好榜样、立好标杆,激发出广大青年学子追求理想、不懈奋斗的斗志,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