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大学“我的时代,我的记忆”主题征文:书里的流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浙江树人大学“我的时代,我的记忆”主题征文:书里的流年

2021-05-24 11:18

来源: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 庄滢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说到书,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泛黄的白色纸张,端正的黑色楷体,还有我与书的流年记忆。

逛过旧书店的人都知道,买旧书不像买新书。买旧书随机性很大,能买到什么,主要靠碰。因为不确定会碰到什么,所以逛旧书店总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使人上瘾。小学三四年级起,我就曾怀着这种心情,在旧书店里东寻西逛。小本书一块钱,厚一点的三块钱一本,书上满是灰,但那时确是我快乐的源泉。

这些书都是书店老板从废品收购站挑拣来的,老板自己也不怎么识字,他只能凭借封面图案大体分分门类,像什么“文学”“课本”“小说”等等。架上是书,地上也是书,书本的堆放是杂乱无章的,但我很喜欢在成捆成堆的充满霉味和腐烂气息的书籍报刊中,翻捡我喜欢的书刊,《意林》《读者》一类的杂志和《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公主和矮爸爸》等都是我最早的一批藏书。具体的情况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时候,头顶的老吊扇“兹卡兹卡”地转个不停,我站在“文学”类的书架旁,不停地,不停地搬书,从左边一本一本拿到右边,把书架里面的一本一本拔到外面,那时候天很热,旧书店里头闷得不行,但是我好像不知疲惫似的,特别快活。

一本售价十元的书,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很昂贵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查理九世》类书籍那时在我们班“生意特别好”,倘若谁手里有这样一本书,那可是相当威风的。不论是男孩女孩,都要缠着书主人不放,“我给你带零食,你把书借我看看”“是不是朋友,是朋友就把你的书给我看......”。就这样“轮番借阅”的习俗油然而生,到后来还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个想看书的人都要到书主人那做登记,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借书的时间还有限制,关系好的可以看两天再传借给下一个同学,关系一般的,一天之内就要归还。有时出现哪个同学要“插队”的情况,又免不了一场口舌之争——

“明明轮到我了,你把书借给她看?”

“我的书,我想给谁看就给谁看。”

“那你把我买的QQ糖全吐出来啊”

“她看两天就给你,那么着急干嘛?”

我们班有六十个人,一本《查理九世》几乎传遍每个人的手,等到大家看得差不多的时候,书基本上也不成样子了。可能是抢着看的书特别有味道,班级里,成绩好的,成绩差的,爱看书的,不爱看书的,都争着抢着读,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以身犯险”:上语文课的时候,上面放一本语文课本,左边放本参考教材,把桌子堆得高高的,在抽屉里藏一本《查理》读的津津有味。

“抽屉里什么东西,拿出来!!”

老师一发话,我们都紧张极了,“完了完了,下一个就轮到我看了,等那么久结果还是没得看......

有规模地淘书是从高中开始,不用出门,电脑手机点两下,书本马上包邮送到家。这时候挑选书的余地就很大了:之前查阅中学生必读书目时,输入了“野草”两个关键字,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像《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就一股脑地窜出来,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书店里一本一本地翻找。借书也变得很方便,在图书馆办张借阅卡,一次就能借610本,时间到了,还能续借。总而言之,留给我们的选择空间和以前相比大了很多。


淘书难,聚书累,读书乐,这是我这么久以来读书的基本写照。说难,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图书业发展很迅猛,书本种类应接不暇,书价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走高。但是这种“难”是幸福难,毕竟书多了,淘书的余地就大了,像京东,淘宝等网站,随时随地都可以淘书。“聚书累”自然和书籍的存放有关,二十平方米的书房,聚书千册,左边是书,右边也是书,怎么样整理放置,方便自己走动阅读,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张潮有言曰:有功夫读书,谓之福。“读书乐”可以说是深有感触,不论是当时和大家抢着读一本《查理》,还是现在一个人坐在书灯下,静静地读一本闲书,心情都不由得轻松愉悦起来。往大了说,我愿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多读书,读好书;就小了讲,也是别有一番享乐滋味啊。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