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上海市首位!交大34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日揭晓,本年度共授奖281项(人),其中科技功臣奖1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0人、自然科学奖45项、技术发明奖33项、科技进步奖181项、科学技术普及奖10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上海交通大学共有34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人)获得表彰,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沈红斌教授荣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双双蝉联上海市首位。
202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
等级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学院 |
一等 |
复杂多孔介质热质输运及热辐射传递机理 |
赵长颖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一等 |
基于角度调控理念的新型手性催化剂创制及高效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 |
张万斌 |
化学化工学院 |
一等 |
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资源协同理论与方法 |
陶梅霞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二等 |
高维复杂模式识别的特征选择和降维及半监督学习研究 |
杨杰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20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等级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学院 |
一等 |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燃料电池低铂膜电极研发及应用 |
章俊良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一等 |
机电产品的非平稳噪声快速计算、精准测量及其降噪技术 |
蒋伟康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一等 |
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技术及应用 |
杨明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一等 |
多兆瓦级电池储能高效变换器和风光储集成关键技术与应用 |
蔡旭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一等 |
面向内存计算的软件定义关键技术及应用 |
黄林鹏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一等 |
高性能大型合金钢件水淬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乃录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等级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学院 |
特等 |
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 |
马利庄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一等 |
大型电动振动台试验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 |
孟光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一等 |
软土城市深大基坑群工程安全与环境影响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锦剑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一等 |
平流层飞艇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务军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一等 |
大型海洋平台安全高效精准安装技术 |
王磊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一等 |
大规模受端电网优化规划与运行支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程浩忠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一等 |
茶制品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
魏新林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一等 |
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再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蒋欣泉 |
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等 |
环境暴露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新机制研究及临床预防 |
陆颖理 |
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等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控策略与推广应用 |
毕宇芳 |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一等 |
肺炎预警、病原学和规范化诊疗策略及推广应用 |
瞿介明 |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一等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综合诊治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
孙晓东 |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二等 |
城市非开挖大口径深埋电力隧道的建设与运维关键技术 |
叶冠林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二等 |
农林废弃物炭化及其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沈国清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二等 |
大型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试验强度实时监控技术及应用 |
汪海 |
航空航天学院 |
二等 |
关节损伤精准影像评估及修复的新技术建立与应用 |
陆勇 |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二等 |
易栓症的基因诊断、遗传病因及相关血栓防治 |
王学锋 |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二等 |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
刘振国 |
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二等 |
基于新冠危重症患者院感防控体系及鉴别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
陈尔真 |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三等 |
一种有效推进医疗行业支付方式改革的病种管理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 |
刘雅娟 |
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三等 |
胸腺肿瘤的创新外科治疗模式和推广应用 |
方文涛 |
附属胸科医院 |
三等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药学服务体系建设 |
郭澄 |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
等级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学院 |
一等 |
《我只认识你》记录影片—“专业、温暖”的阿尔茨海默病科普教育 |
李霞 |
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
科研创新 勇攀高峰
交大力量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