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窗|打开心窗,言语沟通不是墙








这是在电影《一 一》(A One and a Two)中,男孩对父亲说的一段话,乍看起来很深奥又富有哲学思考,简直让人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然而……其实,只是儿子在告诉爸爸,他的后脑勺——秃了!

这一看似搞笑的场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看到了你看不到,或者你以为我看到了其实我没看到,等等,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中,被归纳为“乔哈里窗模型”(Johari Window)

公开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如姓名,性别,爱好。公开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是隐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例如:性格、某些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隐藏区: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某些经历、心愿等。在有效沟通中,适度地打开隐藏区(适度的自我暴露),是增加沟通成功率、拉近彼此距离的一条路径。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潜能,也许通过某些偶然或必然的机会,人的某些潜能就会被发现。
我们如何利用乔哈里窗促进良好的沟通呢?适度扩大公开区、缩小盲区、缩小隐藏区,一起挖掘未知区。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扩大公开区呢?
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人际沟通中,当别人说的我们知道,别人说的我们也知道,我们很少产生沟通不畅的感觉,但沟通双方有一方不知道时,我们就可能需要想想怎么能让对方知道我们想表达的真正的是什么?既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受伤等。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非暴力沟通(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是一种温和又高效的沟通方式,它也被称为长颈鹿语言。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它有:最大的心脏——意味着包容,NVC关注人和人之间心的连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语言;长长的脖子(高个子)——它能够看得很远,不被眼前的阻碍阻断与他人的联接。长颈鹿能吃有刺的植物,把它们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养分,就如我们听到别人的攻击、责备、批评,可以去感受这些“刺”背后的需求,并且提出和表达我们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语言是窗,或者是墙”。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表达是让彼此相互看见,交流彼此想交流的信息,非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在彼此之间竖立一堵墙——可能是误解、可能是冲突等等。通过深入的倾听,沟通双方要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评判在沟通中容易损害双方的关系。

在沟通的时候,需要注意:
(1)区分观察和评论
细致的观察,沟通时只说观察到的事实,不要做评论。

(2)表达体会和感受
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评判)。

在倾听别人对自己的观点看法甚至牢骚的时候,需要注意:
(1)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停一停,听一听:急于采取行动只会增加对方不被理解的感觉,让沟通往更僵的方向走。
(2)理解他人话语背后的需求与反馈
他人表达的话语中反映着他们的需求,方式则不一而同,可能是伤心抱怨,也可能是发火争吵。不止要看对方说什么,还要看对方怎么说,透过语言看到背后的需求。反馈我们的观察,并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该书从认识沟通到如何在沟通中表达、倾听,最终清晰地说出想说出的话,听懂对方真正想说的话。如果大家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可以阅读此书。

编辑|陈亦舟
供稿|玉若 黄书义
指导老师|吴娅婕
百句名言 重温峥嵘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