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阐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恩文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于1843年夏天写成,是马克思批评黑格尔哲学的早期著作,其导言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文章起源于马克思对德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又反感黑格尔空洞的哲学,从而提出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和“物质力量”的观点。此时,马克思还未产生共产主义的具体学说。第一卷说明中也有对这篇导言的介绍:一、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二、揭示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和阶级特征;三、首次明确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名篇,逻辑严密、文辞富丽、理论深刻,读起来又情真意切。在177年后的今天再去读,依然充满情怀、给人以力量。
马克思开篇从批判宗教入手,并把批判引向社会和政治。他说,“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还有“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换言之,就是因为现实社会本身存在矛盾、存在异化、存在分裂,才导致人们在世界观上的颠倒以及把现实的一切希望寄托给天国。这里出现了经典名句——“宗教是人们的鸦片”,非常灵动的比喻。人们要追求现实的幸福,就不能把现实的苦难宗教化,就要废除宗教。
然而,仅仅批判是不够的。对现实的批判也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之上。它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物质的力量保障。“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于是,马克思说,“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专注于自身,这种课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实践。”实践出新的制度才能消灭旧哲学。那么,不仅要用武器的批判和物质的力量摧毁旧的制度,还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让先进的理论成为群众手中的武器,以实现人类的解放。在此,先进的理论必须彻底,彻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和群众内心真实诉求,才能指导革命。这样的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经由人民群众掌握,才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这时,德国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还缺一个先进的、能掌握先进理论的阶级。只有彻底地被锁链束缚、完全丧失的人才能达成彻底的革命与解放。马克思想到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底层的立场使它对苦难和罪恶有共情,能够作为社会的普遍代表,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力而斗争。德国人解放的精神力量是哲学,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通过实现哲学来消灭自己,消灭阶级的差别和对立。于是,马克思首次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压迫阶级,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而“马克思首次提出这个学说是在1844年”。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庄经纬,笔名柚子博士,两个孩子的妈妈,浙江大学思政专业博士在读,5年新媒体写作与运营经验,800天早起自律高效人士,出版《100个大学生的青春梦》、《青春尤里卡》。